先薯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在海滨四先生祠后。道光十四年,郡人何则贤道光乙未举人。建,上祀先薯犹先穑之意。及明万历间巡抚金学曾,教民种薯救荒。配以明长乐处士陈振龙、得薯种于外番。振龙子诸生经纶。请种薯于金巡抚。国朝闽县太学生陈世元。著《金薯传习录》。闽呼番薯为金薯,不忘本也。 明陈荐夫《...
还特地在福州乌山立了一座“先薯祠“,以纪念陈振龙引薯之功,世界卫生组织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评出了全球最健康的蔬菜食品,甘薯被列为13种最佳蔬菜之一。甘薯含大量粘蛋白,维生素C也很丰富,维生素A的原含量接近于胡萝卜的含量。常吃甘薯能降围固醇,减少皮下脂肪。甘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
4.明清时期,番薯已经成为南方地区人们信仰中的组成部分,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种庙宇对其进行供奉,至今仍然可以在福建地区见到“先薯祠”“先薯亭”等。由此可以看出 A.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B.番薯已成为主要农作物 C.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以1821年各项指数为基准,1843 —1850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
9.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出海贸易从吕宋(菲律宾)引人番薯种植,缓解了福建饥荒。此后,番薯种植被推广到大江南北。 清朝时,后人为表彰他的功绩,建“先薯祠”“先薯亭”等,其功绩主要是 ( C ) A.促进了商业贸易 B.推动了物种交流 C.缓和了人地矛盾 D.丰富了食物品种 ...
(1834)在城内乌石山上建先薯祠奉祀金学曾.笔者追索《闽产录异》作者郭柏苍的生平资料,获悉郭青年时代常与朋友刘永松游览乌石山,对山石之有文字者,"皆先椎拓... 潘铭燊 - 《天禄论丛》 被引量: 0发表: 2014年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人孙中山的一生(上) 上篇1 孙中山先生,1866年 11 月12日(农历十月...
陈振龙父子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的计划成功,成功地将薯藤偷运回了中国。福建居民积极响应呼吁,纷纷开始种植红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红薯大丰收,成功地解决了饥荒问题,成为福建人民新的生计希望。陈振龙的贡献和金学曾的支持,使得红薯在福建迅速传播开来。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人物,福建人民建立了先薯祠、先薯亭等祭祀...
先薯祠,先薯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在海滨四先生祠后。道光十四年,郡人何则贤道光乙未举人。建,上祀先薯犹先穑之意。及明万历间巡抚金学曾,教民种薯救荒。配以明长乐处士陈振龙、得薯种于外番。振龙子诸生经纶。请种薯于金巡抚。国朝闽县太学生陈世元。
明清时期,番薯已经成为南方地区人们信仰中的组成部分,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种庙宇对其进行供奉,至今仍然可以在福建地区见到“先薯祠”“先薯亭”等。由此可以看出( ) A. 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B. 番薯已成为主要农作物 C. 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相关知识点: ...
1.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出海贸易从吕宋(菲律宾)引入番薯种植,缓解了福建饥荒,此后,番薯种植被推广到大江南北。 清朝时,后人为表彰他的功绩,建“先薯祠” “先薯亭”等。 其功绩主要是(C) A.促进了商业贸易 B.推动了物种交流 C.缓和了人地矛盾 D.丰富了食物品种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
13.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出海贸易从吕宋(菲律宾)引入番薯种植,缓解了福建饥荒,此后,番薯种植被推广到大江南北。 清朝时,后人为表彰他的功绩,建“先薯祠” “先薯亭”等,其功绩主要是(C) A.促进了商业贸易 B.推动了物种交流 C.缓和了人地矛盾 D.丰富了食物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