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作用 先秦时期,中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儒家代表散文作品介绍 儒家代表散文作品主要有《论语》、《...
先秦散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从语言形式上来说,历史散文以叙事为主,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总的发展过程概括说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 三、先秦散文的文学特点: 文文史哲三位一体是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一大特点:历史散·叙述历史,诸子散文是哲学、政治论文,二者往往相互渗透,历史 散文中带有政论的性质,诸子散文中,也有一些历史散文的特点, 更...
第三章 先秦散文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
先秦诸子散文1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
先秦散文主要包括两大类: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这些作品以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体裁多样,有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等。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这些作品以议论、说理为主,体现...
本题考查先秦散文-《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早期的历史散文。《逸周书》,本名《周书》,也属于历史散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战国策》记录的是各国之事,为先秦历史散文。《国语》是中国历史上第...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萌芽期) 《论语》《老子》和《墨子》为代表。《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老子》篇幅短仄,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2)战国中期(发展期) 《孟子》和《庄子》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