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共析相指在共析反应发生前,由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相,常见于铁碳合金(如钢)及有色金属体系。它属于材料科学与热处理领域的核心概念,与相变动力学、固态扩散等理论密切相关。例如,亚共析钢冷却时,奥氏体中先析出铁素体;过共析钢则先析出渗碳体,随后才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 2. 形...
02未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未溶铁素体是亚共析钢加热到Ac1-Ac3之间淬火后(即欠热淬火)得到的显微组织,为白色多角状并具有明显的晶界,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基体稍暗,微调聚焦会发现白色未溶铁素体与马氏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如图2所示为45钢760℃保温30min水淬后的显微组织形貌,其中的白色多角状相是...
1. 控制焊接热输入 焊接热输入是影响焊缝共析铁素体的因素之一。为了抑制焊缝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应该控制焊接热输入,避免焊接过热。可以通过减少焊接速度、合理选择焊接电流和电压等措施来降低焊接热输入。 2. 合理选择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也是抑制焊缝先共析铁素...
先共析转变是一种发生在共析转变之前的相变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先共析相:一种是固溶体,通常表现为等轴晶粒;另一种是金属化合物,它们通常以点状或网状形式存在于原固溶体的晶界位置。形成先共析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原固溶体必须是有限固溶体;其次,其溶剂需要具备同素异构转变...
先共析铁素体缩写先共析铁素体缩写 先共析铁素体的缩写为PF(ProeutectoidFerrite),这一术语源自金属材料学,特指在钢的冷却过程中,于共析转变发生前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铁素体相。其形成机制与钢的化学成分、冷却速率及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通常在亚共析钢中尤为显著。当温度降至A3线以下时,碳在γ-Fe中的溶解...
焊缝先共析铁素体增多原因解析 2024年08月21日 一、焊接过程中温度过高 焊接时,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焊接过程中的温度过高,铁素体的成分就会增加。铁素体的数量过多会导致焊缝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整个装备的性能。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铁素体...
1、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伪共析及先共析转变主讲教师:张恩耀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伪共析及先共析转变一、伪共析转变亚共析钢自奥氏体区缓冷下来时,将沿GS线析出先共析铁素体。随着铁素体的析出,奥氏体的碳含量逐渐向共析成分...
解析 未溶铁素体是淬火温度不够或保温时间不足产生的铁素体。它呈颗粒状或块状,边界较圆滑,常呈凹陷状。而先共析铁素体是淬火冷却速度较小形成的铁素体,是奥氏体先共析分解产物,它较细薄且多轮廓,往往沿晶界呈网络状,有时其周围伴有非淬硬组织。
先共析铁素体出现在热处理早期阶段。当钢从奥氏体区缓慢冷却时,在达到珠光体转变温度之前,铁素体就已经在晶界处抢先析出。这种白色块状物会改变后续组织分布,像20钢正火处理后晶界处出现的月牙状白亮区域就是典型例子。 两种组织的形成温度区间差异明显。索氏体主要在550-650℃区间形成,需要较快的冷却速度锁住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