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在四川盆地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国家,著名的有蜀、巴两国,而见诸历史的也是蜀、巴二国。但在那一段岁月还存在过一个不见经传的重要国家——充国。 充国,国土覆盖今四川省南充全境、巴中西南、广安西以及绵阳东南的部分地方。充国都城在阆州(今南充阆中市)。存在于公元前约588至前318年,充国...
赵充国是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最初担任骑士,后来作为擅长骑射的六郡良家子被补授为羽林卫士。他为人沉着勇敢,谋略过人,且自少喜好将帅的气节,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元狩四年(前119年),随着汉武帝取得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汉廷大举移民,屯居于东起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的地区...
充国从春秋时期发源,到战国末期灭亡,存在了大约270年,传10余代充王。充国是由西陵人华夏母亲部落嫘祖(黄帝的正妻)系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后日渐壮大,一度对巴国造成巨大的威胁,势力强盛的时候,曾顺水而下打到过合州(今天重庆合川市)。本人的老家西充县,在历史中多次被称作充国、充国县。据说充国城关镇...
不过毕竟国力有限,后来在公元前318年,充国还是被秦国所灭。充国传了十代国君,前后存在两百七十多年,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谱写出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如今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其存在,因为关于充国的相关史料实在太少了,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本来有着不俗表现的充国为何最终失踪于史书呢?原来都怪秦始皇。众所周知,...
充国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积极开展建设,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在国家面临着外部威胁或内部经济困难时采取的,目的是加强国内团结,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充国的实践需要国家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政府需要制定出有利于国家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还...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邽(现甘肃天水西南)人,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经历了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为国家的强盛和边境地区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一)骁勇善战名震边陲 赵充国生活在西汉的边陲重地令居,自幼聪明好学,懂兵法,知谋略,通晓边疆各族情况,且练就了使枪弄棒骑马...
,乃四川历史上一个较为古老的县,曾与湘西的古充县一同载入《汉书·地理志》,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之一”,据《南部县志(1994)》称:“充国当初所辖范围在阆中与垫江(今合川)之间",南隆镇以下跨嘉陵江两岸。西汉初,升纪信邑为安汉县划出部分县地之后,充国县域东连宕渠(渠县),南接安汉(南充),西依涪县...
赵充国与朝中大臣们前后经过了三次辩论,最开始支持老赵同志的人不到三成,第二次辩论后支持的人数增加到一半,最后多达八成的人都认为老赵同志的屯田策很有道理。 于是,汉宣帝最终同意了赵充国的意见:"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 ...
他,就是汉宣帝极为倚重的军中智囊---后将军赵充国。 说起赵充国,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感到陌生。 他虽是汉宣帝麾下的将领,但他其实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一战成名。 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就是为汉武帝万里远征西域大宛,夺取汗血宝马的那位)李广利,在一次率领三万骑兵出天山攻打匈奴的战役中,被匈奴集结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