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公历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历史起源 这一日期的确定源于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 正式定为“元旦”。古代的元旦有不同的日期,如颛顼以孟春三月为元,秦朝以十月为元,汉朝以孟春正月为元等等。汉武帝时,从汉武帝起,才把...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元旦的习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
汉武帝时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此月第一天即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统一了规范,直到清末。 现代历法中分为公历和农历两种,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利,以便于统计”,定正月初一,也就是古代的“元旦”为春节,而公历1月1日为新年,也就是现在的“元旦”。 后来,民国政府为了...
即元旦节 关于元旦的由来及习俗你知多少? 元旦即世界多个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国的元旦据传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的来历 ...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
12月8日,国民党中执委通令各级党部及民众团体废除旧历,严禁民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等一切民俗活动,禁止商店关门,不但严厉制裁在旧历年节放假的学校负责人,而且还处罚那些关门回家过年的商人。山东省政府在1929年春节前,甚至发布了“禁过春节”的通令。1924年新年前后 1930年元旦前夕,国民党中央党部印制了8000副...
元旦节的由来 中国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中国历代元旦的...
元旦的由来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