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 元恂 北魏孝文帝子。字元道,后改宣道。太和十七年(493),立为皇太子。及帝南征,留守洛阳。体貌肥大,苦河南暑热,意欲返北。又私着胡服,为中庶子高道悦切谏,恨之。二十年,与左右谋奔平城(今山西大同北),手刃道悦于禁中。帝杖之,废为庶人,置以河阳无鼻城(今河南孟州西南)。御史中尉李彪密奏其...
【介绍】: 北魏皇族,废太子,字元道,后改字宣道。孝文帝长子。太和十七年立为太子。不乐南迁,常私穿胡服。太和二十年,孝文帝幸嵩山,恂手刃中庶子高道悦,欲与左右轻骑逃往平城,未逞。孝文帝还,废为庶人。后以谋逆罪赐死。 元恂相关 张益 邝野 王佐 ...
元恂擅杀被罪案,发生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案件详情 此案发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元恂是孝文帝元宏的太子,当时孝文帝刚把京师从平城迁往洛阳,朝廷宗庙,席卷南下。而太子元恂对河洛地区夏季的酷热很不习惯,每每追思北方凉爽气候,想北归平城。孝文帝赐给他汉族衣冠,而他常常私...
元恂,字元道,生于太和六年(482年),是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的长子。元恂其实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儿,因为按照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元恂的母亲林氏于次年就被赐死,元恂由曾祖母冯太后抚养照顾。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动身前往洛阳名为“南伐”实为迁都前夕,立12岁的元恂为皇太子。之后,元恂...
元恂这个人不喜欢学习史书,长的又高又胖,是个大胖子。从开始元恂对老爹的操作就老大不乐意,又要长途颠簸,又要学习汉文,又要改变衣着;况且洛阳气候相对于旧都平城又那么炎热(两地相距700公里)。俗话说“积小胜为大胜”,那么小不满积累下来就是大爆发。496年,孝文帝巡幸嵩山,元恂感觉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元恂是北魏孝文帝的长子,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其母林氏于次年因“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元恂由其曾祖母文明皇后冯氏抚养长大。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初五,十二岁的元恂被立为皇太子。元恂虽是皇太子,却并不喜欢读书学习,加之体型高大肥壮,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生活的极不习惯。中庶子高道悦曾多次苦言相...
当元恂在太庙举行冠礼时,孝文帝亲临光极东堂,让人带元恂入见,告诫他冠礼的含义,对他说:“把你的字起为元道,所寄托的希望不轻,你应当寻名求义,以符合我的心愿。”二十年,改字为宣道。迁都洛阳后,令元恂前往代都,他的举止和各种礼仪,都是皇帝规定的。当元恂进来告辞时,皇帝说:“你现在先不要去代都。太师...
元恂生平简介 北魏元恂,生于公元482年,原名为拓跋恂,字宣道,为孝文帝和林氏所生,是北魏宗室。但生下来没多久,因母亲林氏被赐死,一直由年轻的嫡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 公元493年七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因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就命元恂多次回平城(也就是旧城),大师冯熙为元恂的舅父,但因孝文帝身为皇帝,不能降...
元恂是孝文帝元宏嫡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太和七年(483年),元恂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被赐死,得到曾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七年(493年),元恂被册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太和十九年(495年),元恂对洛阳的酷热难以忍受,数次想北归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