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
儒艮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海洋中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属于海牛科。它们的身体外形、行为习性以及栖息环境和美人鱼的传说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古代水手和探险家未曾深入了解这些生物的时代,儒艮就被误认为是美人鱼。1. 上半身与头部形态 儒艮的头部与美人鱼传说中的“人类半身”有些相似。儒艮的面部比较平坦,眼睛较大,...
儒艮,是海牛目儒艮属唯一现存的物种,俗称海牛。由于雌性儒艮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有时被称为人鱼,也是中国传说中美人鱼的原型。儒艮体型中等,成体平均体长约2.7m,最大可达3.3m,体重500~600kg。初生时皮肤淡奶油色,随着年龄增加变成棕色至深灰色不等。儒艮体型肥胖,眼小...
单字解释:儒 艮组词,组成语:儒 艮儒艮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未知来源 1:(Halicoredugong)动物名一名人鱼。数海牛类体长约一丈状似海牛头圆而小眼亦小头上开鼻孔左右并列。耳无外壳门齿长大躯干略作纺锤形前肢为鳍状。无后肢与脊鳍皮滑有疏毛背面多成苍黑色腹面白色栖热带下之海中食海草及海藻类。游泳时头部...
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与海牛目的其它动物如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尾部形状与海豚尾部相似。儒艮的头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嘴巨大而呈纵向,舌大,使其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而将沙子排除开。儒艮的气孔在头部顶端,平均15分钟换一次气。头部和背部皮肤坚硬、厚实。 儒艮的...
儒艮属于海牛目,海牛目是一类以植食为主的水生哺乳动物,海牛目现存2个科:海牛科(Trichechidae)、儒艮科(Dugongidae)。海牛科现存3个物种:亚马逊海牛、美洲海牛、非洲海牛。儒艮科现存1个物种:儒艮 。海牛目分布图:绿色为美洲海牛,红色为亚马逊海牛,橙色为非洲海牛,蓝色为儒艮,黄色圈出的为亦属儒艮科的...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是海牛目儒艮属唯一现存的物种,俗称海牛。它们的体型中等,成体平均体长约2.7米,最大可达3.3米,体重则在500至600公斤之间。儒艮的皮肤厚而光滑,出生时呈淡奶油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背部和侧面的皮肤会逐渐变暗,颜色可能因皮肤上藻类的生长而从棕色变为深灰色。儒艮的体型肥胖,呈...
儒艮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据一份由中国科学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并在近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称,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儒艮经历了快速的种群崩溃。目前,“美人鱼原型”儒艮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ly extinct)”。公开资料显示,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