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诠生性喜好施舍,周赡贫乏,自己则安于清贫。后来平昌的孟顗在余杭建造方显寺,请僧诠作住持。僧诠率领众人精勤于禅礼,没有休息。因读书太多,用功过勤,导致失明,而更加鞭策自己继续讲经。 吴国张畅、张敷,谯国戴颙、戴勃,都仰慕他的德行而与他结交,崇以师礼。僧诠后来暂游临安县,住在清信弟子董功曹家。僧诠...
僧诠 摘自:佛学大词典 南朝梁代三论宗僧。又称止观诠。籍贯不详。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敕与僧怀、慧令等十人,往摄山止观寺,随从僧朗研习三论之义理,十人中唯独师得其法。当时成实之学盛行江南,三论之风不振,师乃继嗣僧朗,住止观寺,大兴其道,故后世称僧朗与僧诠以前为关河之旧说,以后为三论之新说。
僧诠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出张氏。 辽西海阳人也。 少以博学。 游燕齐间。 毁衣冠为沙门。 通贯经论。 后过江。 讲演。 名动京师。 吴郡张恭。 请居闲居寺。 晚憩虎丘寺。 诠先于黄龙国造丈六金像。 又于虎丘造人中金像。 清确自守。 居无储畜。 平昌孟顗。 于馀杭...
乃于此山止观寺僧诠法师,(左冫右食)受《智度》、《中》、《百》、《十二门论》,并《华严》、《大品》等经,于即弥纶藏部,探赜幽微。义吐精新,词含华冠。专门强学,课笃形心。可谓师逸功倍,于斯为证。 永定二年十一月,奉敕入京住兴皇寺,镇讲相续。所以《华严》、《大品》、四论文言,往哲所未谈,后进...
南朝梁代时期,活跃着一位著名的三论宗僧侣,名为僧诠,亦称止观诠。他的具体籍贯和生卒年份不详。僧诠早年研习《成实论》,并在梁·天监十一年(512年)受武帝之命,与僧怀、慧令等十人一同前往摄山止观寺,师从僧朗学习深奥的三论义理。在这群人中,唯独僧诠得以掌握精髓,他的学术造诣进一步...
鸠摩罗什——僧肇……僧朗、僧诠——法朗——吉藏。三论宗的主要思想包括主张诸法性空、无相之说以及八不中道等理论。由于吉藏曾经于儿时拜见过真谛其后又直接或间接学习到一些摄论学派的思想因此摄论学对三论宗思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概括来说三论宗对摄论学派思想的继承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唯识无...
僧诠在讲经解论时,许多听者对于其中有些义理似乎理解了,但于领悟上却仍感迷惑。而在谈论之时,常有人提问,请求释疑,往往需要慧布出来解答。故当时佛教界流传一种说法,曰:“诠公四友,所谓四句朗(即法朗)、领语辩(即智辩)、文 章勇(即慧勇)、得 意布(即慧布)。”其中慧布称得意第一,此乃最高的赞誉。
百度试题 题目下列属于华严宗的高僧有: A.智俨、宗密B.僧朗、僧诠C.慧沼、智周D.湛然、知礼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东晋炼丹家葛洪出身官宦世家,少时读《孝经》《论语》《诗经》《易》及“诸史百家之言”等;慧远、释僧诠、释梵敏等在幼年游学时都“博综六经,尤善老庄”。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正统地位丧失B.佛教实现了本土化C.魏晋政权更迭频繁D.出现三教合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