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物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类基本形式:(一)四方僧物,又称为招提僧物、十方僧物或常住僧物,这些是僧团共享的财物,属于集体所有,现任僧人不得擅自处理。比如寺舍、田地、家畜等均属于这类。这类僧物通常体察十方,不分彼此。(二)现前僧物则专指当前僧侣,即驻留在某一寺庙内的比丘或比丘尼所特用的...
3. **用途**: 常住僧物主要用于保障寺院的基本运作和僧侣的生活需求,如提供住宿条件、膳食服务、医疗照顾等。同时,它们也可能被用于支持寺院的弘法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 1. **来源不同**: - 十方僧物主要来源于广大信众的供养。 - 常住僧物则更多地依赖于寺院自身的积累和管理。
四方僧物指来自他方所供养,而属于一切比丘所共用之物,例如寺舍、厨库、田园、米饭、衣服、汤药等,故又称十方僧物、常住僧物。五分律卷二十五以住处地、房舍、须用物、果树、华果等五种为四方僧物,并谓若有沙门释子变卖四方僧物,则犯偷罗遮罪。[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七](参阅‘僧物’...
僧物,作为寺庙或僧人的财产,属于公私财物的范畴。因此,偷盗僧物符合盗窃公私财物的要件。 数额较大的标准: 若偷盗的僧物价值数额较大,即达到或超过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则构成盗窃罪。 多次盗窃的认定: 若行为人在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的盗窃行为,无论每次盗窃的财物价值大小...
在佛教中,"僧物"的概念源自梵语的sa^m!ghika,巴利语亦有相同的含义。它涵盖了僧尼团体中所有的财物,包括但不限于僧侣个人的三衣一钵,这些被视为他们修行生活的必需品。除此之外,如施主给予的衣物,甚至是房屋和土地等,这些都是僧团共享的财产,直接关联着僧团的经济体系。以追求离欲修行为...
在佛教文化中,僧侣的生活所需和寺观的财产被统称为"三宝物",主要包括僧房、田园、衣钵以及谷菜等。这些僧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住物,如寺舍、树林、厨库等,它们固定归属于特定的寺庙或僧团,供僧众共同使用。另一类是特定位置的物品,即不得随意移动的,如施主临时提供的衣药房具等。行...
四种僧物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名数)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约于界限而不通于余寺。恒供别住之僧之僧物也。二,十方常住僧物,又曰四方常住僧物。义通十方,事限坊中之僧物。三,现前现前僧物,又曰当分现前僧物。比丘各自供身之资具。四,十方现前僧物,又曰四方现前僧物。情通十方内外,立共法...
现前僧物 摘自:佛学大词典 僧物之一种。‘四方僧物’之对称。乃现前僧能受用者,即由施主施与现前僧众之衣食等生活物质,或已亡比丘之遗物等。摩诃僧只律卷二十八载,属于现前僧之物有:我施之衣、衣直、物、物直、时药(前食、后食、哆波那食)、夜分药(十四种浆)、七日药(酥油蜜等)、尽寿药、死...
僧物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僧众所共有之物。更多:https://www.bm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