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岁时,康僧会父母双亡,守孝完毕,他一心探讨生命的意义,不恋红尘,于是出家做了和尚,人们称他为康僧会。 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总是严于律己,为人又有雅量,笃至好学,博览《诗》《书》《礼》《易》《春秋》五经,明解佛教中的经、律、论三藏,上知天...
明政府除在汉传佛教地区设立僧官制度外,还将僧官制度推行至边远的藏传佛教地区,并因地、因时制宜,形成了与汉地僧官制度既有关联和类似,又有其独立特色的僧官制度,这些制度既借鉴前代,又有自己创新发展,对清代藏传佛教僧官制度产生了相当影响。明朝初建时,边疆并不安宁。尤其北部边境。故元残余势力退至北...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由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和诗。南丰先生,指曾巩。“出山”,指隐居之人出来做官。查阅曾巩的生平,他没有隐居的记录。这里应该是指,离开家乡出来担任一个新的官职。那...
明朝在地方设立了各级僧官,健全管理机构之后,并不是从此置之不理的,而是对僧官的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在品阶俸禄、仪仗伞盖和服饰冠戴方面。如僧录司最高首领,编制两人,品阶属于正六品,职位级别相当于翰林院侍读、侍讲、六部主事,月给米十石;左右阐教从六品,月给米八石。讲经二人,正八品,职...
(2)(5分)【答案】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来躲避。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就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先例行事了。”(山薮:山深林密的地方,山薮之人即为山野之人;凿坏以遁:凿墙挖洞以躲避,也指隐居不仕;若辞不获命: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故事:先例。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 ...
万历一朝,在五台山大建寺院,重建和新建的寺院就有10余处:万历七年(1579),修了大塔院寺和大白塔,举办了无遮和饭僧大法会。万历二十六年(1598),修复了五个台顶狮子窝等处,在狮子窗兴建了洪福万寿藏经阁举行了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并在澡浴池举行了大施会。万历二十七年(1599),在旧路岭龙泉寺重建了...
摘自: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 释弘济字同舟别号天岸。越之余姚人。姓姚氏。幼孤。从里之宝积寺舜田满和尚出家。丱时骏发绝伦。满授以法华经辄成诵。年十六为大僧。日持四分律。踬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已而叹曰。戒固不可缓。而精研教乘以资行解。又可后乎。于是往鄞依半山全法师习台教。久之悉通其旨...
吾时至矣。乞还障南。至十月四日续遣弟僧道如讯之。珣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道如曰。要长者高者。珣曰。高五尺许。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珣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阇维舌根不坏。更多:https://www.bmcx.com/...
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迁为祠部尚书,迁太常,加散骑常侍。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 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作为佛门中人,释如兰(古公)精于相术。然而,究其实,包括元末明初创立“柳庄秘传相法”的袁珙袁柳庄先生,其相术也是“异僧别古崖”传给他的。其言外之意,释如兰的高超相术,在佛门是有师传的。 又,朱彝尊《明诗综》有这样一段关于释如兰的《诗话》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