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为徐芳、今释等的序文、题辞和目录,卷一为西天二十七代祖师和旁出一人的传赞;卷二为汉季六朝神僧五人,禅宗祖师六人,唐朝教主七人的传赞;卷三为唐朝禅师十六人、后梁禅师一人的传赞,而文偃、文益两人以无像故不立传,但以赞附于后;卷四为宋朝禅师十人,法师一人,元朝禅师十一人,明初禅师三人的传赞。以上...
《高僧传》,十四卷,梁代慧皎撰,按照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科编排,收录高僧传记二百五十七人,附传二百余人,始自汉明帝永平十年,终于梁天监十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载。本书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早的、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僧人传记,不论是内容还是体例,都为后来僧传的...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
明河撰写僧史极为审慎,多闻阙疑,如卷二十四《自永传》:“故予深以不能详永为恨,赘数言以待后贤续之。”不因言废人,如为被视为佛教异端的孔清觉立传,且曰:“白云之道不淳,讥议归之,宜矣。至诋与白莲相混,特以无妻子为异,则亦太甚。然其持守精谨,于患难生死之际,脱然无碍,去常人亦远,...
传中记述当时的中国僧人玄照、道希、师鞭、道方、道生、常愍、常愍弟子、末底僧诃、玄会、质多跋摩、文成公主、隆法师、明远、义朗、义朗弟子(义玄)、益州智岸、会宁、信胄,彼岸、高昌智岸、昙润、义辉、唐僧三人、道琳、昙光、一唐僧、慧命、玄逵、善行、灵运、僧哲、智弘、无行、法振、乘悟、乘...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中国古代高僧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大约10位高僧的故事,主要介绍了“法显、鸠摩罗什、真谛、智顗”等等高僧的故事。
本僧传时应该首先予以注意的。 读《唐高僧传》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本僧传之体例、结构。就体例言,本僧传基本承 袭《梁高僧传》,它亦分全传为十科,但各科之名目与《梁传》略有不同。其中完全延袭《 梁传》者,有「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兴福」六科;改变 科名而...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或说四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释氏类重出三部,两部作道宗撰;均误。道宣早年即有志于僧传的著述。他以为慧皎《高僧传》中记载梁代的高僧过少,而需要作补辑的工作,于是经过相...
其兄名素,出家为僧,法号长捷法师,风姿俊逸,相貌堂堂,住洛阳净土寺。认为玄奘日后定能弘传佛法,就把他带至寺院,经常向他讲授义理。玄奘到十一岁时,便读诵《法华》、《维摩》诸经。大业年间,朝廷敕于洛阳度僧,虽然年少,也被破格剃度。自此之后专心致志于佛法,口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