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最具代表性的傣族建筑——竹楼 选集 更多 《探索·发现》 20241009 2024考古探奇(11) 《探索·发现》 20241008 2024考古探奇(10) 《探索·发现》 20241007 2024考古探奇(9) 《探索·发现》 20241006 大地餐桌2024(7) 《探索·发现》 20241005 大地餐桌2024(6) ...
在滇南的热带雨林中,傣族的竹楼如同群鹭栖枝,轻盈地架离地面。底层鸡鸣犬吠,楼上炊烟袅袅,这样的景象常常让外来者感到困惑:人畜同居为何不臭?这座“会呼吸的建筑”里,隐藏着热带民族与自然共处的生存法则。🌬️ 立体通风系统 西双版纳年均湿度高达85%,但竹楼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换气装置: 底层架空:2.2米净高...
傣家竹楼,这一典型的傣族建筑,不仅是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代表,更是傣族文化的标志性象征。🌿竹楼特点概览 傣家竹楼通常为上下两层的高脚建筑,高脚设计是为了避免地面的潮湿。底层一般不居住,而是用于饲养家禽。屋顶呈“人”字型,便于排水。🌳神圣的顶梁大柱 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它在竹楼中拥有...
傣族自古有爱竹、种竹、用竹的优良传统,住者竹楼,铺者竹席,戴者斗笠,食者竹笋,烧者竹薪,架桥以竹代木,过河敬竹做筏,日常生活用具大多取材于竹。
傣族的竹楼,作为云南省南部的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干式建筑形式著称,整个建筑以木柱、竹木架和竹壁构成,轻盈而通风,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藏族民居则多采用石头建造,这是因为当地石材丰富而木材稀少。其厚重的外墙和分明的收分,体现了藏族建筑的坚实与稳重。蒙古包是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的典型住宅,其拱顶...
1、傣家竹楼的造型属 干栏式建筑 ,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 热带雨林气候 ,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2、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 3、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
“傣族竹楼营造技艺”是傣族历史、文化、习俗的载体,也是展示傣族历史文化建筑艺术鲜活的宝贵资料。竹楼的建造充分体现了傣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和审美观念。2022年12月,“竹楼营造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民的传统民居,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以及其他傣族聚居地区,它是一种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适应性。傣族竹楼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包括:1,建筑材料:竹楼主要使用竹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包括竹竿、竹片和竹篾。屋顶则常用竹篾夹裹稻草或其他植物叶片覆盖,既轻便又利于排水。
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民的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这种建筑采用全竹结构,绿色环保,冬暖夏凉,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方便牛马拴束。上层有露台和长形大房,其中主人卧室和重要钱物存储处用竹篱隔出。大敞间则用于家庭活动和待客。屋顶不高,两边倾斜,方便排水。若屋檐稍高,则开...
傣族竹楼,以其独特的干栏式建筑风格著称。这种竹楼主要采用大量竹子构建,因而得名。它们通常上层作为住房,以竹篱笆进行分隔,并配有一个宽敞的开放式露台,中间设有火塘,供生活取暖和烹饪之用。而下层则支撑着整个建筑,柱子高度大约在7~8尺之间,这样的设计既稳固又实用。为了确保竹楼的耐久性,在雨季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