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趁疲惫不堪的元军立足未稳,且摸不清明军虚实的情况下,面对敌军压境之势,傅友德率领50名敢死队的骑兵,冲向敌军,傅友德又乘胜夜袭敌营,打了个元军措手不及,扩廓仓促遁去,追至土门关,获其士马万计。三、偏师借重傅有德之“七战七捷 ”《明史》太祖本纪载:“洪武五年(1372)春正月二十六日,魏...
洪武二十七年,傅有德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明史.傅有德传》中记载:是日,朱元璋召集文武群臣举行宴会。而在宴会开始之前,傅友德之子傅让便因为未能正确佩戴剑囊,而引得朱元璋颇为不满。待到宴会结束,傅有德更是因为未能吃干净菜而被责备。(“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一疏,太祖责友德不敬”)接下来,这场责...
在明洪武七年,傅有德担任永平府留守期间,提出了疏通青龙河、滦河的建议,这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漕运发展,卢龙古城西门外的商业活动因此繁荣热闹,永平府的兴盛由此开始。洪武十四年,他与蓝玉、沐英一同率军征讨云南,并于次年在那里设置了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一年,鞑靼官军姚曲里歹等在广西叛乱,明太祖...
本期推出的傅有德先生的论坛发言从文化学的视角阐释了为什么要做翻译、翻译与文明互鉴的关系,以及文明互鉴的文化学原理这三个问题:翻译的目的是助益文明互鉴,以改进和完善中国以及人类的文明。在中国,翻译对文明互鉴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翻译...
傅有德,男,汉族,1956年生,山东青州人,哲学博士。曾在爱尔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意大利、德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多所境外大学与研究机构做访学学者或客座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
傅有德——一盘剩菜引发的惨案 之前我曾经说要讲一个吓人的,引来大家一片猜测,当时不记得Leslie还是"倭奴圈养野皮猪"提到了傅有德和李文忠,当然结果我讲的是方孝孺,但是今天咱们就来讲讲傅有德。 元至正二十年,就是1360年的八月,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征伐陈友谅,兵锋直指江州,不知道是因为陈友谅太不提气,还是傅有德...
傅友德(?-1394年),元末明初中国宿州相城(今属安徽淮北市)人,明朝将领。明初大将。砀山(属今安徽)人,祖籍宿州(今安徽宿县)。元末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后归明玉珍,再从陈友谅,均无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旋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
宿州,这座淮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孕育出了诸多历史上的豪杰,其中明开国元勋傅友德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超凡的勇气和智谋,为明朝的开国大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一战武昌,傅友德展现了非凡的英勇。在朱元璋攻城受阻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率领数百人一鼓作气夺下险峻的高冠山,尽管箭矢如雨,...
傅有德|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原载《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1期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具体内容以正刊为准 鸦片战争以来,西学全面输入中国,挑战中华传统文化。出于应对的需要,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