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年8月11日-1684年8月2日)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1] 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
傅山《临王献之江州帖轴》174.5x5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傅山《草书风磴吹阴雪五律诗》185.7×5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傅山《乾坤惟此事》 傅山《丹枫阁记》(局部) 傅山 行草书《不觉二首之一》180cm×4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傅山 行草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轴 傅山 行草书...
他们之间交往甚密,在学术上进行切磋,共同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阎若璩在其《潜邱札记》中就记述了他与傅山研讨金石学的场景,“傅山先生长于金石遗文之学,每与余语,穷以继夜,不少衰止”。 傅山是清初研究金石学的重要学者之一,从《傅山全书》收录的...
傅山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和医学家。他出生于山西太原,原名傅鼎臣,后来改名为傅青主,也有浊翁、观化、朱衣道人等别号。他不仅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子集,还擅长书画医术,被誉为多才多艺的全才型人才。傅山对老庄的道家思想有深刻的阐发和发展,他的思想贡献对于中国...
傅山对老庄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发,尤其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道家的传统观念,为后世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民族气节方面,傅山被誉为明末清初的典范人物。他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格,使他能够在历史的...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馆内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是永久性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傅山介绍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闰六月十九日,即公历1607年8月11日。山西省太原市阳曲人。他是我国明未清初最有民族气节的一位社会活动家与杰出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博学多艺的学者、诗人,书画家和医学家。 傅山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其字号颇多,计有仁仲、公之他、公他、公之佗、公佗、公之它...
“丑书元老”傅山,一生自诩清高忠贞,晚年却成为“赵子昂第二”明末清初时期书坛诞生出一批独具创新思想的“丑书家”,他们的书法以粗头乱服、怪异苍劲的风格为主,例如“丑书元老”傅山就曾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他认为书法要追求古拙、生涩之感。不要有轻佻俗媚的气息,笔势上力求刚劲...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石田,明末清初书画大师、经学大师、诗词大师、医学大师、易学大师、武学大师、反清复明运动领袖。傅山是明末清初书坛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因篆、隶、楷、行、草诸体无一不能、无一不精闻名于世。更因践行“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字如其人,书如心画”,将艺术创作和人生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