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以渐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能力突出,顺治十四年(1657)冬,皇太后病重,群臣恐惧,内阁奏疏颇多。不到两月,奏章积压八百余本。傅以渐三日内独自批阅完毕,每个奏章的处理都非常得当,顺治帝大喜,认为他为治世能臣。 傅以渐严于治学,精于...
傅以渐(1609 年 - 1665 年),字于磐,号星岩,明末清初山东聊城人(今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他是清朝开国状元,清初名臣,知名学者、史学家。 顺治三年(1646 年),傅以渐中进士,夺状元,任弘文院修撰,次年任会试同考官。此后,他历任 《明史》纂修官、国史院侍讲、秘书院大学士、左庶子、侍讲学士等职。顺治...
傅以渐从寒门学子到位极人臣,始终以“借光读书”的机敏、“骑驴上朝”的淡泊、“三日批奏”的勤勉、“六尺让墙”的仁义、“病榻著书”的坚守,在逆境中完成一次次破局。其人生堪称清初汉臣融入满清政权并实现文化自洽的缩影,兼具历史张力与人性光辉。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是清代一个典故。该典故讲述了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
傅以渐本人也没想到,他不仅成为了清朝第一位状元,而且会开创一个百年望族。根据《傅氏族谱》记载,傅以渐的远祖名叫傅回祖,江西永丰人,他曾在明朝弘治年间担任山东冠县县令,这是傅氏能追溯到最早的祖先。不过,傅回祖在仕途上并没有较高的政绩,他共有七个儿子,年迈辞官时只带走了4个儿子,还留下三个...
傅以渐作为大清第一位状元,仕途可以说非常顺畅:一年后顺治帝求贤若渴便下令开“恩科”,傅以渐被任命为同考官,虽不是主考官,但是刚入仕为官就得此重用,确实很不错了。顺治帝下令修纂《明史》的时候,傅以渐被选为修纂官;而且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晋升,非常得顺治帝赏识。顺治十一年傅以渐已官至秘书院大学士...
一次, 傅家翻修古宅,因墙基地与邻人发生了争执,两家打官司告到了聊城衙门。傅家的老太爷就给儿子傅以渐写了封信,要他疏通关节,知会当地官员一声。而聊城的县官也因案件涉及朝中重臣,不敢贸然处理,写信来给傅以渐询问意见。傅以渐看完两封来信,微微一笑,提笔给父亲回信,信中是一首诗:“千里来书为一...
傅以渐的工作很劳累,导致了他的健康状况突然下降,因此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顺治末年,傅以渐成为了太子太保,要负责太子的安全问题,不久又担任了兵部尚书,因此他的工作负担加重。傅以渐在工作中的态度也非常严谨、认真,这样也消耗了他很多的体力,导致了他很快病倒了。傅以渐的状元是通过他的努力获得的,但同时...
清朝开国初期,人才选拔采用科举制度。傅以渐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开创了傅家的辉煌历史。起初,清朝科举并未引起全国的热烈反响,但傅以渐的光辉成就使得傅家在聊城声名鹊起。傅以渐的祖先,傅祥,在商海中崭露头角的同时,也传承了家族的文化传统,为后代铺平了进士之路。从状元到“宰相”傅以渐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