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诗的创作中,按正常格律来说,第二联和第三联两联需要对仗,但是,在近体诗形成格律的进程上,出现了两种放宽,或者说是别出心裁的对仗律——偷春格与蜂腰格。一、偷春格 偷春格,简而言之,就是将历史原本需要对仗的第二联放在了第一联,形成了以下样式:第一联(首联):对仗 第二联(颔联):非对仗 第...
如果律诗不是颔联、颈联对仗,而是首联、颈联对仗,相对于把对仗从颔联提前到了首联,就像梅花提前于春天开放,故叫作偷春格,这个名字很形象。例如王勃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首联和颈联对仗,而颔...
偷春格”是 对偶 的一种运用方式,意思是就像冬天的那个梅花,春天还没有来,其他的花没有开,它首先开放了,就把春色先偷起来它先开放了,这叫“偷春格”。“偷春格”是对偶的一种运用方式,意思是就像冬天的那个梅花,春天还没有来,其他的花没有开,它首先开放了,就把春色先偷起来它先开放了,...
偷春格和藏春格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仗的位置不同。偷春格是指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的变格;藏春格则是指首联、颔联不对仗,而颈联、尾联才对仗的变格。 偷春格: 特点: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 形象比喻:这种格式就像冬天的梅花提前绽放,占尽风情,因此得名“偷春格”。 效果:能在律诗中造成一种独特的气韵,将齐整和舒缓...
在文学创作中,"偷春格"是一种独特的对偶技巧。这种手法形象地比喻为冬日里傲然绽放的梅花,尽管春天尚未正式到来,其他花朵尚未盛开,但这朵梅花却抢先一步,率先捕捉了春天的气息,这就是所谓的"偷春格"。它的核心在于,通常对仗应在第二联进行,但在"偷春格"中,这种对仗被提前到了第一联,使得原本应...
五律·中元鬼话(偷春格) 入朝挥笔墨,上马舞刀枪。 一阵折腾后,身归黄土冈。 逢年收纸币,过节享猪羊。 死去千般好,清闲不再忙。 2024.8.18
颔联乃千古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虽然不对仗,但是由于首联对仗,好像梅花偷春色而先开,所以称为偷春格。诗人走进禅院后,就发现了一条曲折的小路,一直通向寺院的幽深之处。才子小心地转过几个弯,终于看见了掩映在花丛林木中的禅房。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别有洞天的寺院结构,展现出此处的幽静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以不完全对仗结束,显得自然而不失诗意,体现出"偷春格"的独特韵味。再看另一首习作《晨雨过龙潭湖》:细雨微风路,平湖斜柳洲,首联以细腻的描绘,描绘出雨后清晨的宁静景色。惊涛三载后,人到帝京游。颔联看似突兀,实则寓意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的际遇,运用"偷春格",增添...
偷春格”是格律诗的一种特殊格式。五七言律诗中间的二联必须对仗,但有的作品第一联就对仗了,那么第二联就可以不用对仗。这种格式被比喻成冬天的梅花,仿佛把春色偷来率先开放,所以叫做“偷春格”。一、最有名的偷春格 王勃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