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桌(席面)到坐桌zhuao(礼桌)俗话说;“一里不同俗(xu),以前都是做九都是桌,特别是小时时候《吃拔丝》就是这个席面的代名词。这次有幸参与了朋友做(zu音)九让坐礼桌,能得以详细了解这人生第一礼俗的一手资料,真是莫大善焉。 所谓做九 ,不仅仅与第九天谐音“久久长久”,又要备“酒”,答谢亲朋乡邻。
“做十”是本地民间的传统习俗。说到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数词“十”的方言读音,其文读音读同方言“实”,其平读音读同文读“舌”。但在仙游的大多数地区,分化为两种平读音,表示多位数的“十”位(如“十几”“几十”之“十”)时,读本音(即读同“舌”);而表示“九加一”之数时,则读同方言“涉”。...
不过这里面是有讲究的,古人做寿讲究明九,暗九,却不过十,做虚不做实。 所谓的明九就是9、19、29、39……暗九就是九的倍数,比如18、27、36、45、54、63、72、81等,在古代九是极致,与久谐音,到十就是满了,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任何事物过了就是衰亡,所以人们只过九,而不过十。 现在的年轻人,无...
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岁),什么意思?这是我国做寿的习惯,一种风俗,也就是说做寿提前,往往不会在整十岁的时候才举行祝寿活动,而是提前到四十九、五十九等逢九的年份进行庆祝和纪念。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十全为满,满招损”的意思,“十”反而有到头的意思,似乎意味着已经到了...
而做九不做十,指的是寿宴一般都提前一年过,例如49岁、59岁、69岁,很少人有过50、60、70岁生日。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十”和“死”发音相似,而“九”又和“久”同音,所以做九不做十则代表人们希望可以健康长寿,让生命长久。而在江南地区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认为十代表“十全为满,满则招损 ”,“...
导读:民间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与寿辰有关。是说老人的寿辰逢十之时,便会提前一年举办。也就是说60大寿会在59周岁时举行,80大寿会在79周岁时举行。也就是农村常说的“虚岁”。当然这种说法并非绝对,但是在大多数农村都存在这种现象。有的地方将这个时间段称为“明九”。而有地方还有“暗九”举办寿辰的说法...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女性不能做的十件事情”。其实,这也是有先后的,"男不使九",是古代的说法,也是和古语说的“男不使九”的意思一致,男的选实寿,女的自然就不一样了,古人一般都会选虚寿,也就是说,一般都会早死一年。按照这个习俗,女人们要在准确的年份之前过自己的生日,比如说,六十九岁就是70岁...
吴大爷告诉记者,在莆仙方言中做寿称为“做十”。“在旧时,莆田人做寿是非常讲究的,但现在简化了很多。”吴大爷介绍,一般来说,男女到了五十虚岁,逢十都要祝寿。在莆田当地,男人做寿时是在49、59……俗称“做九”,如果配偶健在一起“做十”,称为“双寿”。女人逢十做寿,但如果女的是守寡,便要按男的礼俗逢...
“男不做九”讲的是,男的不能做带九的寿;什么意思呢?就是男的只能做带“十”的整数寿,例如八十岁大寿、九十岁大寿等;“女不做十”讲的是,女的不能做带“十”的寿,要提前一年做;什么意思呢?就是七十岁大寿,要在69岁的时候做,八十岁大寿,要在79岁的时候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村人讲究“男...
导读:农村俗话说:“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小的时候在农村会听老人们说很多以前的话,那些话都是流传了很久的,村子里的老人也不知道它们是谁说的,他们只知道那些话也是他们小的时候听村子里的老人说的,时间很久远,久到人们根本不知道它最初是谁说出来的。不过,人们都知道那些古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