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至的解释 (1).偏颇而趋 极端 。 《后汉书·独行传序》 :“此盖失於周全之道,而取诸偏至之端者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於偏至之谗。” 鲁迅 《坟· 文化 偏至论》 :“又或抗往代之大潮,则 文明 亦不能无偏至。” (2).某...
文化偏至论的偏至是指文化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即某一文化要素在文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文化要素则处于次要地位。《文化偏至论》是鲁迅于1908年8月在《河南》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吸收了尼采的个人哲学,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当时社会实际提出了对于救国的独特观...
偏至,是偏颇而且趋于极端的意思。 本文是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妄自尊大、抱残守缺的腐朽思想的批判,在内忧外患、国家危亡之际,和万千热血青年一样,他也在探究救亡图存的方法,鲁迅认为首要在于思想改革,即建立“非物质、重个人”的“立人”思想。本文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集中表达和重要呈现。 第一部分,作者追溯了华...
作者: 王培萱 摘要: 鲁迅《文化偏至论》一文中的“偏至”内涵不尽同于“偏激”“偏颇”;它指的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形式,它是鲁迅的一种历史文化观;是鲁迅人的价值观、美学观、思维方式的世界观基础。 关键词: “偏至”内涵 历史发展形式 否定辩证法 思维方式 被引量: 1 年份: 2011 收藏...
主题词: 魏禧;偏至;《东坡书传》摘要:魏禧“偏至”说远绍《人物志》和《后汉书·独行传序》,近承明代陶望龄“偏至”说。魏氏主张矫枉过正,对均衡和中庸加以反驳,因而其“偏至”说的内涵更接近于《东坡书传》以“刚柔相济”为“寡过之法”的说法。魏禧之兄魏际瑞和其姐夫邱维屏有关“独至之情”和...
“偏至”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形式——鲁迅《文化偏至论》一文“偏至”概念解读
《 文化偏至论》 一文“偏至”概念解读 王培 萱 (晋中学院 文学院, 山西 晋中030600) 摘要:鲁迅《 文化 偏 至论 》 一文 中的“ 偏至” 内涵 不尽 同于“ 偏激”“偏颇”; 它指 的是 历史发展 的一种 形式, 它是 鲁迅 的一 种历 史文化 观;是 鲁迅人 的价值 观、美 学观 、思 维方 式 的...
所属专辑:现当代文学名解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所谓“偏至”,指国人为求富强,在对西方的学习过程中,对其文明之所以强势而产生的误解。 这种误解表现为两点:一曰推崇“物质”。即强力;二曰迷信“众数”或“众庶”。这两点大致相当于维新运动以来,国人先后对西洋器物、制度的推重。 鲁迅认为,“诚若为今立计,所...
《文化偏至论》是鲁迅于1908年8月在《河南》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