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黄皮 02 壮药名 棵扪假 Gomaedgyaj 03 药用部位 叶、树皮 04 基源 芸香科植物假黄皮 Clausena excavata Burm. F. 05 植物形态 高1-2米的灌木。小枝及叶轴均密被向上弯的短柔毛且散生微凸起的油点。叶有小叶21-27片,幼龄植株的多达41片,花序...
假黄皮(药用植物) 收藏 |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名】过山香、山黄皮、臭皮树、野黄皮。【识别特征】灌木。小枝及叶轴密被向上弯短柔毛及散生微凸起的油点。叶 小叶不对称,斜卵形,斜披针形或斜四边形,I边缘波浪状,两面被毛或仅叶脉有毛。花 花序顶生,花蕾圆球 ...
中药材假黄皮又称作“野黄皮”;也有地区称作:山黄皮; 中药野黄皮为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及粗齿叶黄皮的叶,根。全年均右采收,叶,鲜用;根,洗净,切片,晒干。假黄皮的功效与作用: 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主治哮喘;水肿;胃痛;感冒;麻疹;风湿痹痛;湿疹;扭挫伤折。 »查看“野黄皮”详情 官方...
假黄皮指的是假的黄色牛皮纸。黄皮纸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被用于写字、绘画、印刷等。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假黄皮也开始出现。假黄皮通常是由普通纸张仿制黄皮纸的颜色和纹理制成的。与真黄皮纸相比,假黄皮的质量较差,易脱色、易破损。假黄皮的出现使得黄皮纸市场被假冒伪劣...
在传统中医中,山黄皮有着显著的药用价值。其正式名称为Clausena excavata Burm. f.,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假黄皮的树叶或树皮,这一药材被《陆川本草》一书所收录。它的味道辛、苦,性温,具有多种功效。首先,山黄皮具有疏风清热的能力,对于缓解风热病症有帮助。此外,它还能够利湿解毒,对于一些湿热病...
假黄皮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名:山黄皮 考证:出自《陆川本草》 药材基原:为芸香科植物假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的树叶或树皮。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温。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 其它用途 据载,果可鲜食,但不宜多吃。
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 疏风理气,除湿和瘀。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风湿,水肿,扭挫伤折脱臼。 《广西药植名录》:"治麻疹,骨断,脱臼。"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表祛风,化气止痛 ,除湿消肿。治感冒高热,疟疾,水肿,胃痛,骨折,扭伤,关节炎,湿痒。" 《贵州药植...
假黄皮海南个体003是一种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形态特征 优质;灌木;小枝;叶轴密被毛和瘤状油点;小叶多;叶缘波状;花4数;果椭圆形或近球形;中;暗黄或淡红色。生长环境 热带。分布范围 海南省。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喜湿;生长一般;多年生;实生苗5~6年生开始开花结实;大小年周期为1年。繁殖方式 有...
假黄皮是一种灌木或小型乔木,其小枝和叶轴上覆盖着短而向上弯曲的柔毛,同时散布着微小的凸起油点。它的叶片由21-27片小叶组成,幼年植株的叶片数量甚至可达41片,但邻近花序的有时只有15片。小叶片形状不规则,斜卵形、斜披针形或斜四边形,大小差异明显,长2-9厘米,宽1-3厘米,边缘呈波浪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