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3在真菌中非常保守,且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一致,假禾谷镰孢FpAtg3与禾谷镰孢和尖镰孢的Atg3同源性最高。获得了FpAtg3基因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表型测定结果显示,与假禾谷镰孢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ΔFpAtg3在营养培养基...
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假禾谷镰孢中Rpd3复合体大亚基的组分FpDep1对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机制是必需的(Zhang et al., 2020),但Rpd3复合体小亚基调控假禾谷镰孢侵染的机制仍有待探索。本研究表明,假禾谷镰孢Rpd3S复合体组分FpRco...
摘要: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模式的推广,同时受到气候变暖、抗茎基腐病品种少、专化型药剂缺乏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的趋势,造成小麦减产和毒素积累,极大地威胁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畜健康。
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对全球粮食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国,该病作为一种新发病害,蔓延迅速,逐年加重,目前在黄淮麦区、西北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均有发生,病害导致小麦年平均减产9%—35%,发生较重区域小麦减产可达70%以上。2022年中国科协将“小麦茎基腐病近年为什么会在我国...
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但是对假禾谷镰孢致病的机理还了解 的比较少.C2H2 锌指转录因子在人,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分布,调控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在假禾谷镰孢 中鉴定到一个编码 C2H2 锌指转录因子的基因 FpCzf7,利用 PEG 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
专利权项:1.假禾谷镰孢菌对Cyclobutrifluram和或氟唑菌酰羟胺抗性相关蛋白,是如下1-4中任意一项所示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的SEQIDNO:20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Cyclobutrifluram抗性相关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的SEQIDNO:20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Cyclobutrifluram抗性功...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镰孢为主引起的土传病害,其侵染小麦产生各种毒素并造成小麦白穗现象,对小麦产量与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孢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抑菌作用与对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效果,本文研究了戊唑醇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产孢的影响,建立了假禾谷镰孢对戊唑...
【目的】运用 ISSR-PCR 技术揭示中国河南和河北省冬小麦区 6 个地理群体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 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筛选的 17 个 ISSR 引物对从河南和河北冬 小麦区收集的 166 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根据群体扩增的结果,用 POPGENE version l.32 软件计算...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是引起河南豫北地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有关该病害的致病机理、寄主抗性、病原检测、遗传变异等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分生孢子作为材料,但假禾谷镰孢菌在常规条件下培养时,产孢量偏少。本研究拟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条件进行初探,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根据该本地菌株WZ-8A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假禾谷镰孢菌共有12 342个编码蛋白的基因.通过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 v4.1分析,发现其中编码含有信号肽的基因有1 266个,进一步通过Protcomp-v9.0分析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752个蛋白具有胞外分泌定位信号,TMHMM-v2.0分析结果显示,744个蛋白不含有或含有1个跨膜域.将7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