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毛蕨属(学名:Pseudocyclosorus tylodes (Kze.) Holtt.)是金星蕨科下一个属,全世界约有5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现知有40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形态特征 湿生中型蕨类。根状茎横走、横卧或直立,基部疏生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叶远生、近生或簇生;叶柄通常疏被短毛,禾秆色;叶片二回深...
1、抗菌消炎 镰片假毛蕨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疼痛。镰片假毛蕨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调节肠道功能 镰片假毛蕨能够帮助缓解肠道炎症,减轻肠道痉挛,从而改善肠道健康。对经常便秘或腹泻的人群,适量服用镰片假毛蕨可能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
普通假毛蕨,学名为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属于金星蕨科假毛蕨属下的一个物种。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常见的林下植物。其叶片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叶面粗糙,叶脉密集,整体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感觉,因此得名“假毛蕨”。它的叶子通常呈深绿色,有些品种在叶尖或叶缘可能带有黄...
溪边假毛蕨养了几次了..大小盆都栽过,沙土、壤土、腐质土都栽过。就是死。我感觉也是你说的原因,看了来要上个雨林缸试试。
镰片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falcilobus(Hook.)Ching),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植物镰片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falcilobus (Hook.)Ching的叶。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肠炎,烧烫伤。形态特征 镰片假毛蕨,又名镰裂金星蕨、镰形假毛蕨。植株高65-80厘米。根状...
溪边假毛蕨(学名:Pseudocyclosorus ciliatus)为金星蕨科假毛蕨属下的一个种。形态特征 植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近光滑。叶簇生;叶柄长8-25厘米,基部粗约2-3毫米,褐色,疏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向上变为深禾秆色,遍体密被灰白色针状毛;叶片披针形,长12-15厘米,中部宽7-8厘米,羽裂渐尖头,...
假毛蕨是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植物,其植株高度可达1.2米。根状茎直立,顶部和叶柄基部覆盖着一层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增加了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叶片簇生,叶柄长在25-40厘米范围内,基部粗壮,约3-4毫米,呈现出灰棕色。向上则变为深禾秆色,表面光滑无毛,显示出其精致的质感。叶片形状为长圆披针形,...
西南假毛蕨的地理分布广泛,其足迹遍布多个省份和地区。首先,它在台湾的台北、宜兰、桃园、苗栗、台中、南投、嘉义、高雄、屏东以及花莲等地被发现,显示出其在台湾的广泛分布。福建也不容忽视,南平、建阳、崇安等地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广西同样成为其家园的一部分,龙胜、兴安两县的山间溪流旁和箐沟边...
属假毛蕨属 植物形态 植株高65-8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约1厘米,木质,先端及叶柄基部被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6-10厘米,基部褐色,向上禾秆色,光滑无毛;叶片披针形,长60-70厘米,中部宽14-18厘米,羽裂渐尖头,下部突然变狭,二回深羽裂;下部3-6对羽片退化成小耳片,中部正常羽片36-38对,极斜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