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上面亲自进行了批注,可见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关怀,众所周知,毛主席博览群书,能够入毛主席的法眼,可见,这篇文章写的应该相当精彩,就连李敏看到后,都感觉不可思议,在将这本日记归还给王桂芹并告诉她这件事的时候,王桂芹,
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的女儿李敏错拿了同学的笔记本并带回家中,被不知情的毛主席偶然翻开。看着看着,毛主席习惯性地进行了批阅,并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下了:“原文在报刊上发表。”1958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杂志上果然出现了一篇叫《假期回乡日记》文章,作者正是李敏的同学,北京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王桂芹。因为...
李敏把日记退还给王桂芹时,告诉她说:“我爸爸也看了你的日记,还写了批语,他说可以送到《中国青年》杂志发表。” 1958年元旦前夕,王桂芹委托两位同学将日记送去《中国青年》编辑部。编辑秦浩接待了他们。在附信中,王桂芹简单地说:“这份日记曾经毛主席看过,他托人嘱我可送给《中国青年》发表。” 秦浩翻开日记,在...
14天的时间,王桂芹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字,全是一个高中生最朴实无华的所见所思,写得十分生动富有感染力,连毛主席看了都不由会心一笑。 王桂芹回乡的第一天,看见路途中久旱干枯的庄稼时,心中便发出呼喊:“我若是能呼风唤雨多好!那么人民就能年年丰衣足食!” 或许天公真的听到了她的祈求,等快到家时,一阵乌云飘...
三年前,王桂芹答应给同学贾达黎做一双鞋,但因没有时间,一直没有做。这次回家,她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郑重地说:“这么久了还没给她做,为什么不早说?我就不喜欢光答应、不做的人。现在做吧!”于是,王桂芹在妈妈的督促下给贾达黎做了双花鞋。她写道:“我想,达黎决想不到我这个假期会给她做鞋,也许她...
看着看着,毛主席习惯性地进行了批阅,并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下了:“原文在报刊上发表。”1958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杂志上果然出现了一篇叫《假期回乡日记》文章,作者正是李敏的同学,北京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王桂芹。因为毛主席的批语,这篇文章得到了广泛传播,王桂芹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写。毛主席为何会对一名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