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细心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假命令引诱敌人进入陷阱。赵炜知道,敌军对上级指令的执行是绝对无疑的。如果他能够将命令写得像模像样,甚至用上国民党高层的签字,敌军的任何怀疑都会被消除。他开始动手,精心伪造了一份来自国民党东北指挥部的命令,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细微的调整。命令中明确指示13军的89...
事后,杜聿明百思不得其解,一查之下,竟发现这是一道"假命令"!制造者正是赵炜。赵炜之所以能顺利捣鬼,是因为他的职务便利。作为机密室主管,他可以轻易接触到各种军事情报和命令。他只需在参谋部的作战演练中伺机而动,就能将假命令混入真命令之中。更关键的是,赵炜熟知参谋部的"画行"流程。所谓"画行"...
而且赵炜知道他的上级们根本就不会操心这命令的真假,只要稍加运作,这道假命令就能成为真的命令下达给13军的两个师。果不其然,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签字,参谋长都没发现这是一道假命令,按流程签字后,就发给了13军。13军按照这个命令执行,正好落入我军的口袋里,89 师及54 师162团被歼灭,13 军遭到了重创。
没想到杜聿明悄悄派往沈阳的13军竟然突然改变作战计划,落入我军在兰山设置的圈套,致使第四次辽东会战大败,我军彻底扭转了东北战场上的劣势。殊不知,这次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我党特工902故意发出的一条假命令。902是谁?发出的假命令又是什么?最终有没有暴露身份?这还要从日本投降开始说起。一、成为特工,...
原来,这道假命令是由一名叫赵炜的国民党军参谋部职员发出的。赵炜出生于1919年,祖籍广东,是典型的爱国青年。年轻时,他就被蒋介石亲自授予"不成功便成仁"中正剑,寄予厚望。赵炜报效国民党,当上军官后,一直渴望上战场杀敌立功。1946年,赵炜奉调至第五战区13军,担任见习官一职。他手下新兵训练有素,屡次获...
最后查到了赵炜的头上,但是这份假命令上还有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和参谋长的签字,赵炜作为作战参谋,起草命令是他的本职工作,一切合法合规。这么多人签字,而且都不承认是自己的主意,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杜聿明无奈只能在电文稿上签下“该参应予申斥”几个字,但也没有人再被申斥过。
接到军参谋部的命令后,杜聿明未作怀疑,将其误认为"校长"的指令,随即率部发起攻势。意外落入我军精心部署的包围网后,敌军遭受重创。获悉此事,蒋介石怒不可遏,直接痛斥杜聿明"愚不可及"。经过深入追查,杜聿明意外发现这竟是一纸伪造指令,令他倍感愤懑。【一道假命令改变东北局势】在国共内战拉开序幕之际,...
他惊叹于自己的这道假命令居然没有遭到任何的怀疑就发布出去了,同时,作为共产党派遣到国民党的卧底来说,赵炜知道自己帮助共产党离胜利又近了一步。此次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失败,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战场上失去了优势,由之前的进攻状态转变为防守状态,是相当的被动。老蒋...
这份命令是从军参谋部发出来的,杜聿明没多想,以为是"校长"直接下达的指令,就带着部队开始行动了。结果他们一头扎进了我们的埋伏圈,被打得落花流水。听说这事后,蒋介石火冒三丈,指着杜聿明鼻子骂他"没长脑子"。杜聿明心里憋着一股气,经过一番追查,结果发现这背后藏着个"假指令"。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都把...
杜聿明忍气吞声,等老蒋发完火后回去细细检查司令部下达的命令,竟然找到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假命令:“急电,石军长:你军车运至清原后火速急行军至新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杜聿明立刻意识到了就是它让主力13军完全掉进东北民主联军事先设下的陷阱中,他捏着那张纸厉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