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秋天,又带着子女到南方过冬,这种鸟叫候鸟,如大雁、燕子、杜鹃、黄鹂等。有的鸟长年留在出生地,这种鸟叫留鸟,如麻雀、喜鹊、鹰等。”可知①和②的答案。从“这是候鸟父母传下来的习性。到了五六月间,北方各种虫子多起来,候鸟在北方可以享用这些丰富的食物。”可知③的答案。④、...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 为了加强对候鸟迁飞通道的保护,近年来,成都持续对鸟...
全球共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其中有4条经过中国。从东至西分别是西太平洋候鸟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中亚候鸟迁飞通道、西亚-东非候鸟迁飞通道。据了解,为了守护万千候鸟,中国已设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和省级重要湿地1090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600余处,13座...
吉林:中华秋沙鸭雏鸭长大 即将迁飞 候鸟南迁时节,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批候鸟从繁殖地集结准备出发前往南方,还有一些候鸟已经抵达迁徙地。为了保护迁徙鸟类,一些地方的鸟类保护志愿者们,为迁徙候鸟打造了舒适的巢穴。长白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重要繁殖地。眼下,经过一个夏季的成长,雏鸭们已经蜕变为亚成体,...
近年来,通过为北京雨燕佩戴卫星定位跟踪器,科学家终于揭开了它们的迁徙之谜:在遥远的非洲南部越冬,每年春夏季节到北京及周边地区繁殖,往返行程近3万公里,堪称西亚—东非迁飞通道上的“旅行家”。“摸清生态本底,才能更好守护候鸟迁飞通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一语道出了调查监测在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工作中的...
【斑尾塍鹬·西太平洋候鸟迁飞通道】 斑尾塍鹬,是滨海迁徙鸻鹬类的代表之一,被誉为“鸟类不间断飞行的冠军”,能够在近10天的时间里,不吃不喝连续不停地飞行,单次飞行距离可以超过1.1万公里。在新西兰越冬的斑尾塍鹬春季返回阿拉斯加繁殖地时会绕行太平洋...
中新社永州10月16日电 题:“千年鸟道”之变:候鸟迁飞不再“步步惊心”作者 唐小晴 李盈 每年9月到次年春天是中国候鸟迁徙季。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有4条经过中国。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是地球上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约210种超5000万只候鸟将沿线22个国家连接在一起。湖南处于东亚——澳大利...
中国候鸟迁徙地保护状况,决定了整个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的成败。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鸟类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正旺:“候鸟迁徙,大部分春天从南向北,秋天从北到南。每年在特定的时间里边开始迁徙,最稳定的信号是光照长度,温度也驱动着它迁徙。环境的变化、栖息地的变化,还有人为活动等,都可能会对整个迁徙行为产生影响...
作为该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关键区段,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候鸟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我们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这些关键栖息地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得到保护,并传承子孙后代。”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说。科技赋能,为保护插上智慧翅膀 江河息壤,潮起潮落。海风和潮水在广袤的湿地滩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