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是地壳运动中最为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地质特征。首先,俯冲带是地壳板块消失和形成的地点。当一个地壳板块向下俯冲,它会被地幔物质所吞噬,与时间推移,这个地壳板块将会被完全消失。此时,另一个地壳板块将会从地幔中浮出,形成新的地壳。这种地壳的再生过程对地球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俯冲...
俯冲带的经典分类是Uyede和Kanamori于1979年根据岛弧是大陆弧或大洋弧、上下盘耦合程度提出的智利型(Chiles)和马里亚纳型(Marainas)分类。另外国际地学界根据俯冲作用所处的不同构造环境,将俯冲作用分为A型和B型。A型俯冲是指一个大陆岩石圈板块下降潜伏到另一个大陆岩石圈板块的过程,如落基山。B型俯冲是一个大洋...
通过约束不同俯冲带T/tM和D/Hc的取值范围,进一步模拟水平形变的时空演化(如图1b),从而预测这些俯冲带的震后期/震间期相对时长tB(图2a)。结果显示,俯冲大地震(Mw>8)震后期约为0.2-0.4倍的平均地震复发时长,该时期相同震级大地震的发震危险低,为全球俯冲带的长期地震危险性规划提供指导。另外,通过...
俯冲带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活动带,表现为下列特征: 1)是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80%以上,地球上几乎所有深震和多数中,浅源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是地球上最剧烈活动的火山带,世界陆地上观察的活火山有3/4在俯冲带上,其中环太平洋带占62%,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也在这个带上。
“沉睡”的俯冲带可能会苏醒,形成一个吞没大西洋的新的“火环” 一项模拟研究表明,直布罗陀海峡下面的一个休眠俯冲带开始活跃,它可能在2000万年后进入大西洋,形成大西洋“火环”。图中显示了大西洋下地壳的年龄(红色是新形成的地壳,蓝色是最古老的地壳)。
地球上大多数俯冲带都存在与其海沟平行的火山岛弧,但仍有一些俯冲带或俯冲带的部分区域缺少相应的火山弧,年轻的北苏拉威西俯冲带(NSS)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俯冲带岛弧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俯冲板片的含水效能低,存在特殊的俯冲构造(如平板俯冲、洋脊俯冲等),俯冲板片未超过弧下深度,俯冲板片角度的突然...
俯冲带(subduction zone)是俯冲板块的俯冲部分。发生俯冲作用的板块边缘部位,包括洋—陆俯冲或洋—洋俯冲的B型俯冲带和陆—陆俯冲的A型俯冲带两种类型。B型俯冲带出现巨大的贝尼奥夫带,并以发育沟、弧及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为显著特征。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俯冲板片向下弯曲形成的海沟;因板块俯冲而刮削下来的弧...
板内俯冲带板内俯冲带有三类:一是古(前古生代)板块缝合线,典型的如秦岭北缘的洛南一栾川带,是中元古代板块缝合线,在古生代则具板内构造带特征;江南古陆,新元古缝合线,在加里东运动中明显具板内构造带特征。二是板内深断裂带或小洋盆闭合带,如北天山的巴音沟蛇绿岩带,在走向上变为碱性玄武岩带;班公...
俯冲带是地球表面物质与地幔物质进行交换的主要地带,是火山、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的常发地区,全球90%以上的地震能量是由俯冲带地震释放的。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如1960年智利的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的9.2级地震)发生在俯冲带,2500万年以来最大的火山爆发(印尼的托巴火山)发生在俯冲带,二百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