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的起点是个性化的信息定制,个体希望通过这种定制,精准、快捷地获取信息或者输出自己的观点,但当同质化信息不断积累、发酵到一定程度,会逐渐形成一个圈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层内部,“情绪传染”和“回音壁效应”使同质化的观点被不断加强,从而使个体失去自己的客观判断,甚至被节奏带偏,陷入盲从。再次...
“‘信息茧房’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介绍,目前,这一现象主要由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及其他在线平台的算法推荐所推动,从而使用户在信息选择上变得越来越局限。“从隐私和数据保护风险...
这个实验说明,哪怕我们接触的是多样化的信息,仍然会拥护自己的立场,甚至变得极端,这个过程并不一定需要经过“过滤泡”或“信息茧房”的中介。信息茧房、过滤泡、回声室等概念都描述了一个共同的担忧:在选择性的信息接触中,人们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反馈循环,从而失去了接触多种信息、不同观点的机会。这个...
实际上,“信息茧房”这一概念在学术界根本没有实证研究、量化数据的支撑。相反,已有的许多研究证明,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根本并不存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指出,“信息茧房”是一个似是而非、缺乏科学证据的概念。西方学界尚无有力研究证实信息茧房的存在。一方面,造成“信息茧房”的...
信息茧房是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概念,即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只选择感兴趣和悦己的主题,从而构成一套“个人日报”式的信息系统,进而排斥或无视其他观点与内容。简单来说,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
通俗理解信息茧房:是指当一个人在自己所关注、或是所熟悉的领域中获取信息时,往往会习惯性地被自己固有的认知和理念所引导,让自己的观念陷入不断自我印证、认同强化的循环之中,从而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内。对于当代社会中每一位有独立思想和人格、不想被外力所控制的人来说,信息...
(定义)信息茧房是由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他在思考网络时代美国民主困境时指出,大众的信息需求会被自身独特的兴趣导引到某些特殊的领域,从而降低其他信息的接触频率,逐渐受困于信息的茧房之中。信息茧房是新媒体语境下一种普遍现象,它反映了的大众的内容倾向性对现代人信息环境的制约。
“信息茧房”这一比喻最早由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即公众只关注自己选择或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信息,从而形成一套“个人日报”式的信息系统,久而久之就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桑斯坦认为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海量信息,但人们会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性接触,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信息封闭和内容沉浸...
多方合力,破解“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算法:有“共治”才有“共享”(“融”观中国)——透视“算法”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卢泽华 算法,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数字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用不好,也可能成为网络生态的破坏者。如何驾驭算法,规避因算法带来的隐私泄露、“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