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俞秀松烈士诞辰125周年,牺牲85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重温他不朽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12月17日,俞秀松烈士牺牲地纪念土撒土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上海福寿园内的俞秀松纪念像。主办方供图 俞秀松,出生于1899年,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人。他曾积极参与组织杭州五四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参加在上海的中...
1925年10月28日,俞秀松第二次离开祖国到苏联学习。 1925年11月23日,俞秀松和同行的同学到达了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 从1925年到1933年期间,俞秀松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任教,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不寻常的党内斗争的考验,最突出的表现在与王明的斗争上。 王明(陈绍禹...
5月,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俞秀松是最早、最积极的会员之一。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5人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建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发起和组织作用,被称为中共上海发起组。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社会,俞秀松改名易服,脱下学生...
俞秀松等25个人到了新疆迪化,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马上就去苏联在迪化的领事馆报了到。那时候,俞秀松已经改名叫做“王寿成”,他还当上了新疆全省反帝联合总会的秘书长,还有新疆学院的院长。俞秀松真没辜负联共的信任,一到任就全力帮盛世才,把新疆搞得有声有色,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情况都好了很多。虽然俞秀松他们去...
2024年4月29日8点45分,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俞秀松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俞秀松之子、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监事、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特聘研究员俞敏,将取自俞秀松牺牲地俄罗斯莫斯科顿河墓地的一捧纪念土,轻轻地撒在俞秀松烈士纪念碑前的松柏之下。飞越千山万水,跨越85个春夏秋冬,烈士回家了。“东南西北人”1899年,...
1899年俞秀松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正九都溪埭里(今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图为俞秀松故居。 少年时的俞秀松学习用功,勤于思索,并关注各种社会问题。1916 年春,俞秀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州高级中学),由此踏上了一条追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在此期间,俞秀松经常阅读进步书刊,不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成为学生运动...
会议现场中央位置站立的是主持人张太雷,在右侧第五位就座的是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而右侧第三位则是俞秀松。这一布局清晰地展现了会议的主要参与人员及其相应位置,突出了核心人物的身份与座次安排。1921年3月,在青年共产国际的邀请下,俞秀松肩负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托,独自启程前往苏俄。他是首位出席青年共产...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右三为俞秀松 1919年,俞秀松在浙江第一师范就学时,亲眼看见了五一节游行,积极参加了浙江的五四运动。稍后,他中断学业,在同学的帮助下去了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的组织,“一面以劳动为生,一面自学”。但半年实践下来,俞秀松逐渐明白,“如果要建立人类社会的新生活,...
俞秀松在1920年6月27日的日记上写道:“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语,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译文来对校了。”从俞秀松日记中可以看到,陈望道到上海后,就与俞秀松等一起住在上海三益里的星期评论社,经常一起讨论问题。陈望道和俞秀松是师生关系。所以,...
俞秀松(1899—1938),又名寿松,字柏青,浙江诸暨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历五四运动,接受进步思想,为该校学生运动领导骨干之一。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还参与创办了浙江新潮社。不久该社遭军阀当局查禁,俞秀松被迫于年底离杭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