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服务”所折射的正是保险业近年来的市场画像,在监管政策不断收紧、行业回归保障本源及客户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全行业都在进行创新转型升级,“保险+医疗、养老、科技”等一体化模式逐渐成为颠覆传统、赋能保险业加速转型的“驱动器”。 “大保险”时代已来 《关键而迷茫时期的保险理论系统阐述!魏华林:作为保险...
近年来,新疆保险业各保险机构聚焦服务民生,充分发挥保险科技创新作用,持续提升理赔服务质效。据2023年人身险公司服务评价定量指标显示,2023年1至5月,新疆14家人身险公司理赔申请的获赔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重疾险、医疗险是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大头”。从各家保险公司理赔申请的获赔率来看,获赔水平保持在99%...
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数字化转型也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 6. 保费价格持续下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保险科技的不断发展,保费价格也在持续下降。这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保障,但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7. 服务...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2007年智能未来(AIFU.US)(原泛华更名)上市后,多年间未有其他保险类服务机构上市。自2020年以来,市场掀起了一波上市动作:2020年慧择(HUIZ.US)、车车科技(CCG.US)上市,2021年天睿祥(TIRX.US)、水滴公司(WDH.US)美股上市,2024年有家保险(UBXG.US)、致保科技(ZBAO.US)、...
但总的来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保险中介,保险中介只有不断地在后续完善自我,提升服务质量,约束自身行为,才能更好地提升保险中介在保险业的市场地位,将中国保险业提升到新的发展高度。 了解更多保险中介行业的深度研究分析和全面数据,请关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
《报告》由《中国银行保险报》组织编写,复保科技、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共同撰写,通过整理监管动向、分析市场保险产品数据,刻画中国保险市场产品整体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建议未来保险产品设计应保障被保险人全生命周期风险,提供全面保障,积极创新产品;增值...
不过,国际上健康险巨头们普遍的以保险支付对接健康管理、医疗资源,以及各种对公经营、多元服务的方式,也正被我国行业主体们所广泛借鉴、整合。 毕竟在各个国家市场上来说,医疗与健康都是所有消费者对保险最为直接的感知与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保险经营而言,财险、健康险等业务相对于更接近长期储蓄计划的寿险...
在当今金融市场中,银行的信用卡积分兑换保险服务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可行性方面来看,信用卡积分兑换保险服务能够为银行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有助于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当客户意识到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保险服务时,会更倾...
2011-2022年我国的健康险保险密度呈不断上升趋势,2021年突破600元达623.22元/人,2022年出现负增长,健康险保险密度为613.06元/人,而德国等保险市场成熟的国家,保险密度于2018年已达3000-4000元/(人/年),我国健康险保险密度与国外成熟市场存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