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证人(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逾此期限,债权人未提起上述主张的,保证人则不承担保证责任。可见,保证期间经过构成债权人请求保证人...
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和第26条第1款“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大体一致,但在保证期间“没有约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情形,即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确的”。
观点1:保证期间自借款期限最后一天的次日开始计算,按此观点,上面所举案例,保证期间应当为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观点2:保证期间自借款期限的最后一天开始计算,按此观点,上面所举案例,保证期间应当为2019年12月31日—2022年12...
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证人(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逾此期限,债权人未提起上述主张的,保证人则不承担保证责任。可见,保证期间经过构成债权人请求保证人...
一、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正常情形下按照保证期间执行,但如果保证期限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间的,或者保证期间与主债务同时届满的,则视为没有约定。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2021)津02民终145号民事判决书中认为:“上诉人袁爱香于2018年11月12日出借的...
保证期间的规定 一、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把保证期间分为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 1、当事人对保证期间有约定的,从约定。 2、保证合同约定的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未约定。《担保法》第25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保证...
保证期间没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怎么算?01 保证期间晚于主债务履行期限 有效!——保证期间按照约定来 2021年1月30日,黄某向姚某借钱,张某自愿为黄某担保。黄某出具一张《借条》,载明:今借到姚某人民币5万元,于2021年3月30日前归还,张某自愿为黄某担保,保证期限为借款到期后半年。张某在该《借条...
也就是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我国的法定保证期间有:第一,一般保证中的保证期间。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为六个月。第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也是六个月。2.当事人能否约定保证期间的长度?《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前半句...
张某的保证期间按约定计算为2021年3月31日起六个月。姚某与张某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推定为一般保证。姚某未在保证期间内对黄某提起诉讼、申请仲裁或取得对黄某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后在保证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起诉时张某的保证期间已经届满,张某无需再承担保证责任。在法院释明后,姚某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