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谛是世间法的真理,真谛是佛教圣者所见的真理。世间法是因缘和合的有为法,是空无自性之法,世间众生不明此理,将虚幻不实的事物作为实有,这就是俗谛。而佛教圣者,了知诸法性空,无生无灭之理,这是第一义谛,亦即真谛。 何谓真如? 真如者,指遍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是本然的真实之意。此...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最好的俗谛就是佛经。但佛经本身并不是真谛,只是通往真谛的一个途径或者法门,仍然属于“假有”的范围,所以你要真是悟真谛之后,佛经这个“假有”或者俗谛对于你已经没有用 了,也就可以丢弃了。但如果你悟性不够,把佛经当作真谛,执着于“假有”,那只能说明你离真正的觉悟还很遥远。
1、真谛指实相、空性、佛性、如来藏这些,表述世界最本质的含义,是觉悟者觉悟时的证悟,在那种状态,无时间无空间,“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引号内摘自《宗...
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是缘起性空论 世间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众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的,是有,称假有,这就是世俗谛,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是空,称性空,这就是真谛,所以真俗二谛,就是空、有二谛。 谓世俗谛是有,这是世间一般人的常识见解;言真谛为空,是二乘圣者特有的超世见解。 说有不住有,谈空不落空,...
什么是真谛和俗谛?真谛则一法不立, 所谓实际理地, 不受一尘也。 俗谛则无法不备, 所谓佛事门中, 不舍一法也。 须知真俗同体, 并非二物。克论佛法大体, 不出真俗二谛。 真谛则一法不立, 所谓实际理地, 不受一尘也。 俗谛则无法不备, 所谓佛事门中, 不舍一法也。 教则真俗并阐, 而多就俗说。
真谛就是事实真相,一切大乘经所讲的都是实相,大乘经是以实相为体,佛所讲的完全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真谛是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但是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常识能够体会得到的。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了疑惑,不能接受,佛就讲俗谛。讲俗谛,佛是依世间人的知见、世间人的常识,用这个做手段,诱导...
所以,俗谛和真谛不能把它割裂为两橛的,它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一般讲,我们佛教对于这个身体是不看重,但是也不能说糟践这个身体。这叫以假修真,以这个假的身体来修那个真如自性。你还不能离开这个身体,你的身体还得要处在健康状态,所以身安则道隆。你身体安顿了,你修道...
591、什么是真谛和俗谛? 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
148. 何谓俗谛和真谛? 顺凡迷情之法,故云俗,此等事相,在俗为实,故云谛。凡世间事物及其意义,皆名俗谛,亦名世谛、世俗谛(梵语samvrtti-satyatva)、覆谛。 圣者所见真实的理性,离于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凡修出世间法,及其所证的境界,皆名真谛,亦名第一义谛(梵语paramartha-satya)、胜...
如何理解二谛义中真谛和俗谛在不同境界中可以转换? 真谛就是胜义谛,是远离相、名、分别的贤圣的自证境界;俗谛就是世俗谛,凡是存在相、名、分别或语言文字都是世俗谛境界。关于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关系,《中论》有一段比较经典的描述:“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这里的“第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