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初始应每月至少监测血红蛋白水平1次,促红素每次注射时应更换部位,血液透析者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血红蛋白治疗目标值 110-120g/L,初始治疗的目标是血红蛋白每月增加 10-20g/L,若血红蛋白增加>20g/L,促红素用量减少 25%;...
1. 促进红细胞生成:促红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从而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这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肾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等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2. 改善贫血症状:通过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促红素可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缓解贫血引起的头晕、乏力、...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重组人促红素(rhEPO)与天然产品相比,生物学作用在体内、外基本一致。药效学试验显示,rhEPO可增加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集落生存率,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有治疗作...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 用盐水稀释了 王嫘副主任医师 2024年6月15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专科第3 促红素注射液,一般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用盐水稀释的,可以用注射器直接抽取注射就是可以的,如果用盐水稀释的话应该也是不要紧的,不会对于药物的性状发生改变的,静脉滴注的时候是可以用生理盐水稀释...
促红素的作用 以下是促红素的主要作用: 1. 促进红细胞生成:促红素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系前体细胞,进而促使红细胞的生成。当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时,促红素的分泌会增加,以维持正常的红细胞水平。 2. 调节铁代谢:促红素能够增加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为红细胞生成提供...
促红素,即促红细胞生成素,目前并没有口服药剂型。传统的促红素制剂通常需要通过注射方式给药,如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然而,近年来有一种新型口服药物——罗沙司他,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肾性贫血。 以下是关于促红素口服药的相关信息归纳: 1. 促红素的传统给药方式: 促红素传统的给药方式是注射,包括皮下注射和...
促红素又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是一种抗贫血药物。 促红素适用于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包括非透析和透析病人,能够起到抗贫血的作用,也适用于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一般是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或静脉注射方式,而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病人的贫血程度以及年龄有关,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促红素”的前世今生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石浩强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以下简称EPO),又被称作为促红素,是一种糖基化蛋白激素,为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在我国,成人患有慢性肾病的比率已经高达惊人的10.8%左右,可以以“亿”来计,而肾性贫血是慢性肾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
促红素通常用于治疗贫血症状,尤其是那些由于肾脏疾病、癌症化疗或某些血液疾病引起的贫血。它通过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来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氧气在体内的输送。 促红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骨髓中红细胞前体的成熟和分化,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症状。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来延长...
促红素的注射方式可以选择皮下注射,也可以选择静脉注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促红素指的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属于一种人体内源性的糖蛋白激素,主要的作用是刺激红细胞生成。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伴随的贫血症状,比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出现了贫血的症状。 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比较适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