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中在描述蒋梦麟时,用到了“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这句话,这是因为在日本投降之后,复员北平是一大重要事项,然而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却被受命组阁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拉去,出任行政院秘书长。此时的蒋梦麟已经60岁,当花发斑白的他低头躬背,小心谨慎地向一个小自己差不多十岁的晚生宋子文诵读文件时,...
作者:春秋-老子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威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圣...
当你意识到这点以后,就不会把别人的评价看得太重。当一个人能放下自我,就能顺从天地冲和之气,达到“敬之不喜,侮之不怒”的豁达境界。特征2:让情绪自然来,自然去,不执着。庄子说:“出怒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
1、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的意思是:一个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得以侮辱。2、这一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第八章。原文是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意思是孔子说:弟子们听着!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节选: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翻译:所以一个人一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庭必然是自己先毁坏,别人才来毁坏它。一个国家必然...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道德经》第十七章。 这句话用来说明管理的境界。 最高层次,“太上,不知有之;”最高的管理境界是,老百姓不知道管理者的存在。“不知有之”在王弼的版本中写作“下知有之”。老百姓只是知道有一个管理者存在而已。这就...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孟子 译文:人一定是先自取侮辱,而后别人才会侮辱他。指发生问题应当先从自身找原因。下面是学生我亲眼看到的场景:一名低年级的孩子放学后和妈妈哭诉:“好多小朋友经常嘲笑我,我不想来上学了!”妈妈并没有火冒三丈,领着孩子去质问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受到歧视,老师不管?或者去找...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也不会尊重他。这句话深深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自我尊重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1)什么是“自侮”。 在这里,“自侮”并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伤害。这包括自我贬低、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等行为。当一个人开始...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的意思是:一个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得以侮辱他。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自取其辱:人若先有自我轻视或不当的行为,就容易成为他人侮辱的对象。这是告诫人们要自尊自爱,避免做出令人轻视的事情。反省自身:这句话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确保自己的...
译文: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人啊,一定是自辱德行,然后别人才去侮辱他;一个家院一定是自毁门墙,然后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