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侗寨三江鼓楼不仅是侗寨的标志,也是三江县的标志性建筑,它位于三江县城浔江边,是以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以侗族人民特有的手法建造而成。鼓楼占地600平方米,高42.6米,27层瓦檐,四条主要立柱均有200百年以上的树龄。在三江鼓楼的第一层,我们看到有很多关于侗寨鼓楼的资料,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木楼以杉木为骨架,在离地面相当的高度上铺杉木板条作为居室地板,房顶常用树皮为瓦,这种建筑结构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侗族的干栏式建筑用木材做原料,而傣族、苗族、黎族的干栏式建筑则使用竹子。 侗族的木楼有两种变形:如果村子建在平地上,楼板离地2米至3米,称为“干栏楼”。如果木楼建在山坡上,则以杉木支架...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有牛皮长鼓一面,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匪盗,也击鼓呼救,一寨击鼓,别寨应声,照例击鼓,如此,一寨传一寨,信息很快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闻声而来...
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古老传说与现代魅力交织的世界。这里被誉为“侗乡第一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朴的建筑和热情好客的侗族人民吸引着无数游客。刚进入肇兴侗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瓦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些房屋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而实用。
侗族木楼的建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杉木为骨架:侗族木楼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这种木材在当地盛产,且质地坚硬,耐久性好。木楼在离地面相当的高度上铺杉木板条作为居室地板,既防水防潮,又利于通风散热。干栏式建筑结构:侗族木楼采用干栏式建筑结构,即房屋底层架空,上层住人。这种结构既适应了当地...
侗族鼓楼建筑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标志。哪里有侗族,哪里就有鼓楼,只有侗寨才有鼓楼,有了鼓楼才算侗寨。鼓楼是侗族人民娱乐、仪事的公共场所,为侗族多元文化之载体。侗族鼓楼一般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叶尤为盛行。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柱、枋梁需经过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选定,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楼中最高层...
侗族木楼的每一根梁与柱都有其独特的名字。建造时,长而直的木头被用作中间的柱子,而较短的木头则放在前后位置。这些木楼都是单数建造的鼓楼,最初的作用真的是为了放置鼓。每逢大事或节日,鼓声一响,整个村子都会知道。在贵州的大利侗寨,我们坐在一座拥有两百多年的四合院里,与侗族掌墨师杨爷爷对话,深入了解侗族...
增冲鼓楼,这座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增冲村的古建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以其独特的穿斗式结构和十三层八角攒尖顶而闻名。它拥有双层楼冠和宝葫芦顶,楼冠下方装饰着精美的如意斗拱。邮票上的画面捕捉了旭日初升时的光影变化,展现了鼓楼的神秘与宏伟。
侗族四合木楼是大利民居建筑的独特景观。在贵州的深山之中,隐藏着数千个少数民族村寨,大利侗寨就是其中之一,侗族四合木楼体现贵州传统村落特色,彰显贵州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村落的理念。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栽麻乡,于2006年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该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