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作于作者贬官闲居江西之时。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它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田园风光,情景交融,幽美如画...
等都是作者的梦境,是虚写;而突然意识到自己已近垂暮之年,是实写。虚实结合,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强烈对比,更强烈地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 作者、重点字词与译文: 作者: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
作者作品。 辛弃疾(1140-1207),___词人。字 ___,别号 ___,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___词人、将领,有“___”之称。与苏轼合称“___”,与李清照并称“___”。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的一首诗道出了人生的苦楚和无奈:“人生不过二两酒,一两无奈一两愁”。但是接下来他笔锋一转,“都是黄泉预约客,何必计较忧与愁”,他告诉世人,我们都将走向同一个归宿,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计较得失呢?辛弃疾是一位著名的“高产词人”,与苏轼一起被称为“苏辛”,与李清照一起称为“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1刻苦锻炼,立志卫国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提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它的作者——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他的词作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爱国英雄,他将洗...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二、【命题意图】该词为辛弃疾归隐之作,寥寥数语,情感深重,既表现词人对现实的无奈,看淡功名、隐居山水,又能看到词人内心的挣扎,内心仍有满腔抱负,壮志未酬。试题从情感的角度切入,让学生思考对比词人在人生各个不同时期,词作中不一样的情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