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意,汉语词语,拼音是zuò yì,释义为喜欢新奇事物;集中注意,令心警觉;起意,决意。基本解释 【作意】喜欢新奇事物:《太玄经·羡·次七》: 曲其故, 迂其涂, 厉之驯。测曰: 曲其故, 为作意也。《太玄阐秘》注:作意谓尚新奇也。【作意】《佛学常见辞汇》:“【作意】集中注意,令心警觉。”...
作意 [ zuò y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uò yì ] 着意;加意。指故意、特意。注意。著作的本意。起意;决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同舟共济 咄咄逼人 囫囵吞枣 当仁不让 按部就班 断章取义 梦寐以求 正襟危坐 ...
作意 zuò yì 词语zuò yì 注音ㄗㄨㄛˋ 一ˋ 引证解释 1. 着意;加意。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 嫦娥作意栽。”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君为边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2. 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头五咏花鸭》诗:...
胜解作意是指依了相作意,所明了的相,继续向上修行,不断地思维观察,对真实相生起胜解。远离作意就是因为前面的了相、胜解作意,断除了欲界的烦恼,断除了欲界的粗重,和欲界的上/品烦恼远离。摄乐作意是指因为断除了烦恼,所以身心生起了乐受,其实就是轻安乐。因为这样的乐受,就会为了让身心继续有这样...
作意是51种心所有法的第一种,我给大家说一个最通俗的,什么是作意?作意就是注意力,我们最宝贵的修行财富就是你的注意力,注意力向外你就迷失了,注意力向内你就可以开始醒来。这是荣格的一句话:如果人向外看,他还在做梦;如果人向内看,他开始醒来。而且七种作意是开悟...
有四种作意,一是“力励运转作意”,《披寻记》中解释,“此说初修作意瑜伽师,乃至未得所修作意,未能触证心一境性,故名初修业者,如下自说。此中未得所修作意,谓犹未得初静虑近分定,于尔所时,不名堕在有作意数。有作意相,如下自释。言令心于内安住等住者,谓修奢摩他行。言于诸法无倒...
在佛教的教义中,作意是一个关键概念,它被归属为五十一心所、唯识法中的百法之一,以及有部大地法和法相宗的五遍行之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作意,它们源于上一世的业力,形成种子,影响着当下的意识活动。比如,有人总是把眼镜放在头上,却在心中认定它在桌上,这种认知上的作意导致他们找...
作意,它是在种子位,让心随时保持在警觉的状态。所以我们这一念要生起的话,首先要作意为先,一定要有作意的作用。作意就在说明我们含藏在八识的种子,它并不是在睡眠的状态,它没有睡着,它是在里面一种跃动的状态。因此一有外界、境界的风一吹,这种子马上就可以、很快就可以趣向外境、去攀缘外境。它为什么能够...
各个教派的法门在最初的修行阶段,都是通过形象思维,即“作意”,也就是道家讲的“有为法”来修炼。刚开始都是通过有为法(作意)把基础打牢,然后再把它推翻。 作意也要分次第,如果你没有掌握次第,一上来就观空,可能偶尔一次能捕捉到。但是,只要你的心稍微有一点波动,这种作意的空就没有效果了。因为你不是...
“随顺作意”,属于了相作意、胜解作意。明了欲界是粗重的相貌,铯界、无铯界是清净的相貌,就会厌坏所缘。“对治作意”,是任运地摄持断除烦恼的作意,使烦恼不再现行。《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解释,“随顺作意,初二所摄等者。随顺作意,厌坏所缘故,初二摄。对治作意,为无间道故,摄远离加行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