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之谏佛骨: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法门寺迎佛骨,以致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更有甚者,废业破产、烧顶灼臂以求供养。韩愈见此,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佛骨乃"朽秽之物",要求将佛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宪宗览奏后大怒,想以极刑处死韩愈。后裴度、崔群等人极力...
唐代出现的韩愈“谏佛”、武宗“毁佛”等事件,就是这一斗争的典型反映。唐宪宗迎奉佛骨时,长安城及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佛骨热”和“佛教热”。这时,担任刑部侍郎的一代文豪韩愈,看到皇帝、百官及百姓对佛骨、对佛教如此痴迷,写了一篇《谏佛骨表》上书皇帝,谏阻崇佛之风。在皇帝发动的举国崇佛热潮中,这篇...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之谏佛骨,古 今以为辟异端之昌言,岂其然哉?”意思是: 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古往今来都认为是遏制异端的明智之言,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读通鉴论》开篇提问,表明王夫之的怀疑态度。并且举秦朝迅速灭亡和汉代哀帝、 平帝早夭的例子驳斥韩愈将一切都归罪于佛教的观点,所以还有反对态度。 【参考译文】材料...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如今,佛已死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应该将这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韩愈最后极为恳切地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表示愿负得罪佛祖的一切责任。唐宪宗接到谏表,大怒,要处死韩愈...
如今听说陛下命令大批僧人到凤翔迎接佛骨,陛下自己则亲自登楼观看,将佛骨抬入宫内,还命令各寺院轮流迎接供奉。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陛下一定不是被佛法所迷惑,做这样隆重的场面来敬奉,只是希望求得幸福吉祥。不过是由于年成丰足,百姓安居乐业。顺应人们的心意,为京城的士人和庶民设置奇异的景观,以及游戏玩乐罢了。哪有...
韩退之一生学术,以【谏佛骨】一疏,为最著名之条件,其次莫如【淮西碑】文。【淮西碑】归美君相,并非虚谀,乃以妇人一诉,遂令剗灭,宪宗已不能无失,佛骨何物?不必论其真伪,试问其有何用处,乃欲虔诚奉迎乎?疏中结末一段,最为削切,而宪宗不悟,反欲置诸死地,是何蒙昧,一至于此?其能平淮西,下淄青,实...
唐宪宗敬迎佛骨 韩退之直谏受贬 日月穿扳驾步高,时光劈面斩人刀。 清风明月朝朝有,烟瘴缠身日日熬。 苦海无边难到岸,慈航有路枉心劳。 你强我弱俱休论,不免阎王簿上销。话说湘子与仙童都不见了,也没有恁么桌面、山水,众官相推埋怨道:“神仙立在面前也不认得,生这眼睛何用?到不如瞎...
趣味历史小故事——韩愈谏迎佛骨 | 韩愈谏迎佛骨的故事发生在唐朝中期,当时佛教逐渐盛行,甚至有取代儒家学说的趋势。唐宪宗李纯即位后,迎佛骨的宗教活动准备在凤翔举行。韩愈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对此持反对态度。韩愈认为,如果皇帝迎佛骨,将会导致社会风气混乱,百姓沉迷于佛教,国家政治和经济稳定将受到影响。因此,...
韩湘子与蓝彩和的计划:韩湘子与蓝彩和变化成番僧,将云阳板变作牟尼佛骨,计划进献给唐宪宗,以引发韩愈的表谏,进而使其被贬,然后在路上度化他。唐宪宗迎佛骨:唐宪宗梦见金甲神人射箭,林学士解梦为吉兆,预示有番国进贡异人。随后,韩湘子和蓝彩和作为番僧进献佛骨,唐宪宗大喜,供养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