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正因为「佛者,觉也」,所以我们修行用功,大多都是练这个觉知。「人有觉心,得菩提道」。 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人原本就能觉。犹如镜子一样,镜子本身就能照,不能照就不是镜子了。 每个人同时又有俱生无明,与生俱来就有,...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
佛者觉也,觉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佛就是觉,法就是生活,觉悟地生活。觉悟了,就能够远离烦恼,用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性,吃饭睡觉工作,过好当下的生活。——释永信法师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6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济公活佛:佛者觉也。有觉之人方能清醒,清醒方能看清目标及了解人生的意义。 佛者慧也,有智慧之人方不受物欲之迷惑,处事及待人接物方不会失去方寸。 佛者定也,有定之人才不会心浮气躁,行住坐卧才不会越轨...
佛者,觉也。觉者,心也。心为性之用,性为心之体,必明心见性,方名成佛。不是肉体可以变成个佛。再次为念佛。念为心念,心中忆念,勿失名念佛。此有四, 一(初念)心中专忆对方果佛,如阿弥陀,观想其光明慈悲,清净庄严而皈依之,坚我往生之愿,如子之依母。口念心行,即今之普通念佛法也。
佛门,简单的说是佛教界的大门;进一步的说法:“佛者,觉也”,佛门就是觉悟的门。所谓“自觉、觉他、觉满”,这是如来的境界,不但自己觉悟,希望大众也能觉悟,而且觉悟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达到“觉满”。如果以古人所说的“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而言,“先知先觉”是指开悟的圣者;“后知后觉”...
佛者觉也,故应爱智。佛陀:“Buddha”,义为“觉”——指首先、自发觉悟佛教真理的人。我们称佛为“师”,就是要见贤思齐:希望自己同样能够觉悟。教书育人,目的是让学生习得知识。如同教材上写的“1+1=2”,目的是让学生学会2+2=4;而非希望学生天天唱诵、记忆、膜拜“1+1=2”。但许多人走上了歧途:...
1️⃣ 佛者,觉也。凡夫者,迷也。 2️⃣ 观幻即离,离幻即觉,觉即佛。 3️⃣ 心如镜,万事万物皆镜影。烦恼他人的毁谤批评皆镜影。 4️⃣ 离并非去除,而是观照到镜是镜,影是影,也就是明。你迷于镜影,所以才说烦恼是无明。向外求就是精神都投入到镜像中去了,追逐水中月,迷失了自我。空...
天台宗|佛者,觉也。要成佛必须要有法、有智慧才能解脱、成就!两千五百或是六百年来佛教的发展,如果以现在来看,早已面目全非,当然,面目全非是指一般对佛法没有认识的而言的,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佛人,我们除了信以外,更应该要有智慧,要觉醒过来,把佛法的本意清楚,天台宗的解释是依于《大智度论》而来...
接着讲《达摩血脉论》:「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 因为佛最早出现在印度,西天取经就是去印度,所以说「佛是西国语」。 但是佛者,觉也,所以佛是用来形容这个不生不灭,湛然不动的觉性,故曰「此土云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