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西秦 炳灵寺第1窟佛立像 ▲图6十六国 炳灵寺第169窟佛坐像 法常,应是僧人名,《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恰有佛图澄的弟子名法常 。佛图澄(232—348),西域龟兹人,晋怀帝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时年已 79 岁。“佛图澄传”中记...
这尊弥勒菩萨立像取香樟风化木造像,人物比例精准,造型挺拔,展现出柔和、优雅的美感,身姿健硕挺拔,比例把握的十分准确,表现出工匠极高的塑像功力,是古典艺术美学的结果。弥勒佛古朴端庄,佛顶螺发,有宝珠于肉髻上,表无见顶像,为佛智慧光明所示现。造像面相方中见圆,面部丰润饱满,神态安详平和,额际宽阔,...
文物名片主角:鎏金佛立像出生时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尺寸:高13.2厘米、座长5.4厘米、座宽4.9厘米出土地:平陆县圣人涧村藏宝地:运城博物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唐代以其开放包容的国策、繁荣昌盛的文化艺术,以及那些穿越时空而来的艺术珍品,至今仍让世...
在中国石窟雕刻艺术上,七佛立像一般很少出现在皇家或者官方开凿的石窟当中。即就是出现,也是处在不显眼的地方,并不代表石窟内的主题思想。“褒衣博带”,是对于云冈石窟中出现身着宽大飘逸僧服的形容。并且将这种褒衣博带式佛装定位阶段性标志,用以佛教考古分期的断定,早于北魏孝文帝服制改革。在云冈石窟诸窟...
4世纪晚期至5世纪早期笈多时代红砂岩石雕佛立像 #教育创作激励计划# 4世纪晚期至5世纪早期红砂岩高149厘米 宽65厘米 厚30厘米出自北方邦马图拉现藏北方邦勒克瑙邦立博物馆 笈多时代的佛像雕刻,在继承贵霜时代的犍陀罗、马图拉和阿马拉瓦蒂佛像雕刻传统的基础上,遵循印度民族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创造了纯印度风格的...
本尊阿弥陀佛佛立像由仙作佛像雕刻名家作品,作品精选上等野林紫檀老料雕刻而成,佛像仪轨规范,气势撼人,谨遵造像法度,庄严恬静,彷佛正观照着芸芸众生。阿弥陀佛像肉髻平缓,头饰螺发,排列整齐,发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方圆端庄,大耳垂肩,面庞圆润,额际高广,额间白毫凸起,宛如豆粒;修眉细目,直鼻薄唇...
此件释迦牟尼佛立像,选用正宗印度迈索尔老山檀香雕刻,奶香味儿醇厚,雕工精细。佛像宝相庄严,螺发排列紧密,宝珠顶严,发髻高起,头顶刻莲花呈高塔形状。相容慈和,面庞圆润丰腴,眼睑微垂,双耳垂肩,额际高广,额间白毫凸起,宛如豆粒;修眉细目,直鼻薄唇,双目微闭而,俯视众生,嘴角微露笑意,神情慈祥而...
🌍在笈多时代,印度雕刻艺术迎来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佛立像,不仅继承了贵霜时代的传统,更融入了印度古典主义的审美理念,形成了独特的笈多式风格。🗿这尊典型的笈多式佛立像,以马图拉样式为特色,被称为“湿衣佛像”。佛像的面容柔和,椭圆脸型搭配细长眉目,仿佛在沉思冥想。薄纱般的僧衣紧贴身体,透露出一种朦胧而...
笈多王朝时代最美一尊佛立像 佛立像 笈多时代约五世纪上半叶 砂岩 高220公分 印度北方邦秣菟罗博物馆藏 印度北方邦秣菟罗杰马勒布尔(Jamalpur, Mathura, UttarPradesh)出土。该像除鼻尖及右前臂损毁,脚踝部分有接合的痕迹之外,其他部分保存状态尚好。佛高肉髻,右旋螺髫排列整齐。脸形椭圆,眉毛细长,上挑。眼睛半...
立佛,面相丰圆,嘴角上扬,身着双垂领袈裟,下着裙,手残断。跣足站立于圆座上,下有方座基,座基两侧各蹲卧雄狮,原造像施有彩绘,现还保留红色,从立佛、特点看应为北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