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佛图关。清乾隆时改称浮图关,意为浮在两江美丽图画上的关隘。咸丰时名士姚觐元倡导在此植桑养蚕,光绪二年更名姚公场。1940年,国民党在此设中央训练团,改称复兴关,取其“抗日救亡,民族复兴”之意。1950年复名浮图关。后再次更名为佛图关,被辟为佛图关公园,佛图关作为关隘名已不再使用。
上次来佛图关公园到处都在施工完全没有什么可以看的,这次再来虽然还有施工的但开放的也不少了。佛图关公园位于鹅岭,这里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而且重庆半岛三面环水,古代涨水季节不可卒渡时,出入重庆必经佛图关至二郎关一线要道。整个公园内的景观两侧悬崖峭壁,不绝如线,岩下洞穴数十,千变万状,深邃幽奇,除此之...
佛图关公园位于重庆城西三公里,地势险竣,两侧环水,三面悬崖,海拔388米,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关下林木葱郁,烟云缭绕,使雄关婉如浮在两江之上的蓬莱仙境。登关远眺,两江碧玉如带,二桥长虹卧波,道路萦回石城削天。江南江北美景,尽收眼底。关上有"夜雨寺"遗址,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
重庆渝中有个悬崖公园,名叫佛图关公园,关于它有着很多的神秘和传奇,佛图关公园,坐落在老重庆的西边,三面峭壁,两面临江,其险峻程度易守难攻,构筑出了一道天然屏障,自古以来便与七星岗、枇杷山并称为重庆城抵御外敌的三大堡垒,所以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佛图关作为抵御外敌的重要关隘,它也和...
佛图关处在重庆的咽喉部位,是历代兵家心争之地。从佛图关正在风化剥蚀的摩像和石刻石提,我们可以遥想当年佛教文化盛行的场面。佛图关的摩崖造像有释通牟尼像、一佛二弟子像、佛及观音弟子像……摩崖碑记有“浮图关铭”、“东川砥柱”、“兴亡皆有责,敌我不俱生”等33幅。这些碑刻,笔力雄沉稳健,笔锋古朴厚重,...
佛图关,首先是一个关。作为重庆三关(佛图、二郎、龙洞)之首,佛图关直接牵连着重庆城的存亡。天堑重庆城,四方山川拱卫其朝天雄浑气势,这样的区位,使其成为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四大指挥中心之一,有气独特之处。整个重庆城(现渝中半岛)南、北、东三面环水,但在现代科技不发达时,涨水季节,不可卒渡,...
佛图关,位于重庆老城西,地势险竣,两侧环水,三面悬崖,海拔388米,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重庆半岛三面环水,古代涨水季节不可卒渡时,出入重庆必经佛图关至二郎关一线要道。《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
佛图关好古朴,魁星楼真漂亮 1917年6月16日,美国摄影师西德尼·甘博乘坐货轮逆江而上,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宏伟的山城古建筑与淳朴的民俗文化,深深震撼了他。为了记录这独特的风土人情,他用相机拍了许多珍贵画面。 负责保护西德尼·甘博...
很明显,重庆老话中,“佛”的读音跟“浮”差不多,佛图、浮图不过是浮屠(梵语Buddha的音译)的另外一个音译,且本身有另一个名字“浮屠关”,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元史·本纪第九 世祖六》中载有:甲戌,西川行院不花率众数万至重庆,营浮屠关。最早记载佛图关之名的,却是《宋史》:大兵会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