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内有两座唐代石幢,一座位于东大殿前,另一座就在文殊殿南侧的院中。尽管文殊殿的光芒常被东大殿所遮掩,但实际上文殊殿才是金代建筑的瑰宝。文殊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顶,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正中为文殊菩萨,两侧胁侍菩萨,前面有佛陀波利、善财童子、圣老人和牵狮子的于阗王,是现存最早的文殊七尊...
佛光寺文殊殿,这座位于佛光寺北侧的宏伟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历史沿革: 文殊殿始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后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进行了重修。它不仅是宋金时期大开间的悬山顶建筑的罕见实例,还是全国现存最大的配殿之一。🏞️ 建筑特色: 文殊殿面阔七间...
#金代建筑# (5)山西忻州五台县佛光寺文殊殿,在唐代建筑东大殿旁边,根据题记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北宋刚刚灭亡十年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悬山顶,前檐柱头铺作采用五铺作单抄单昂加昂形耍头,补间铺作双抄出斜栱,梁架为四椽栿前后对乳栿用四柱,采用减柱造,以粗大的横栿承托梁的接点,前后槽各自...
佛光寺 文殊殿 接下来是佛光寺文殊殿前展牌的介绍,也加入了一些书籍中对文殊殿的介绍,一起了解这座低调于佛光寺内,却在整个中国古建筑圈处于重要地位的大殿。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悬山顶。 文殊殿斗拱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耍头也做昂形,往往用于宋金时...
佛光寺文殊殿前唐乾符四年经幢 东大殿前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历史老照片 佛光寺区域鸟瞰图 山门区域 一进院落唐代经幢 文殊殿 文殊殿(金代) 寺院的北侧文殊殿(与文殊殿对应的普贤殿已毁)是座著名的金代建筑,坐北朝南,是五台山各寺中最大的配殿。 文殊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顶,具有辽金两代建筑的典型特...
2️⃣ 文殊殿是佛光寺前院北侧的一座建筑,始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已有近900年的历史。这座悬山顶建筑,面阔7间,进深4间,其宏伟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文殊殿的建造年代紧随北宋灭亡之后,因此其建筑风格深受宋代建筑的影响,如斗拱的宏伟。3️⃣ 文殊殿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其“大”与“巧”的结合。
踏入佛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著名的经幢,这座八角形的高达4.9米的建筑,是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杰作。林徽因曾亲自爬梯测量,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绕过经幢,左手边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建筑——文殊殿。这座殿宇始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后在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进行了重修。其梁架采用粗长的木材...
五台山佛光寺旅遊攻略 之 文殊殿 上一頁(26/共29頁)下一頁 26.文殊殿景點照片 文殊殿簡介 文殊殿位於寺門北側,它面寬七間,進深四間,規模僅次於正殿。該殿始建於1137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進行了補修。為擴大殿內空間,文殊殿在結構上採取特殊的減柱法,構成了類似今時的「人字柁架」,為我國古建築...
佛光寺前院北侧,还有一座重要建筑,就是文殊殿,建于金代天会十五年(1137)。文殊殿面阔七间,达33米,进深四间八椽,为18.3米,单檐悬山顶,体量庞大,形制奇特,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悬山顶建筑实例。1、减柱造与移柱造 文殊殿外檐一周用了22根檐柱,柱头为覆盆式,卷杀十分明显。大殿柱网布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