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
文献分享:佛光寺东大..摘要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谱系相近的建筑实例分析,深入解读了东大殿的大木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结合功能、空间、形式和
在华夏广袤大地的山川褶皱间,佛光寺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静静守望着历史的长河。而那东大殿中的唐代彩塑,更是跨越了悠悠千载的时光,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信仰,在岁月的流转中等待了足足 1100 多个春秋。佛光寺与南禅寺的唐代彩塑,宛如两颗遗落人间的稀世珍宝,是全国仅存的唐代建筑中保留下来的唐代彩塑,其珍...
佛光寺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豆村的佛光山中,相传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 ~499年),隋唐时代为五台大刹之一。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法”时,寺内大部建筑被毁。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复法”后陆续重建。 佛光寺总平面图 佛光寺总剖面图 ...
佛光寺大殿 在山西省五台县豆村东北十里,创于北魏孝文帝时代(公元471-499年)大殿荟萃唐代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四种艺术于一堂,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佛光寺大殿是现存唐代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最古老,最典型,规模最宏大的一例,大殿共用7种斗拱是现存建筑中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
梁、林夫妇发现的佛光寺东大殿,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证明了中国确实存在唐代木构建筑。相识佛光寺四绝擎山神构震寰瀛,玉毫垂光利有情。梁思成曾赞叹东大殿集“唐朝的绘画、书法、雕塑与建筑”之大成。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感受和欣赏这份跨越时代的艺术瑰宝。01彩塑东...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的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东大殿采用五脊顶结构,面阔7间,进深8架椽(4间),单檐庑殿顶。它集塑像、壁画、墨迹、建筑为一体,被公认为是“唐代木构殿堂的范例”。梁思成先生评价它是“国内古建筑第一瑰宝”。图片由...
五台山佛光寺一寺之中,寥寥几座殿塔,几乎全是国内建筑的孤例。佛殿建筑物本身已经是一座唐构,更在殿内蕴藏着唐代原有塑像、绘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一起,在实物遗迹中诚然是件奇珍。佛光寺东大殿中残留的壁画,是我国寺观木构殿堂中独一无二的唐代遗存。1964年,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 和山西省文物...
佛光寺大殿,又称佛光寺东大殿,位于五台县东北23公里的寺内东高台。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发动灭佛运动,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后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 建筑形制与特点 佛光寺大殿的建筑形制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