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之道,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它主导着万物但是万物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德、仁、义、礼虽然是人之道,但是也必须遵从于这个天道,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如果人为地破坏自然法则,肯定会受到天道惩罚的。佛之道,最根本的就是以“戒”为体,在皈依佛门的时候最先要过的就是“三皈...
可如是理解的人是佛的十大弟子之阿那律尊者,他是佛涅槃后威望仅次于大迦叶的僧团领袖。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持戒、苦行前提下,阿那律尊者的想法代表了当时一大部分人对“佛本是道”的理解。相比而言,现如今许许多多不已持戒、苦行为前提,开口称“见性成佛”者,必都是妄语者,非实语者,见不了性,更成不了佛。 好...
一、学佛学智慧,信佛信因果,修佛修人生,念佛念尘埃 学佛,首要的是学智慧。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佛陀的教诲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以智慧之眼观察世界,如何以慈悲之心对待众生。这种智慧,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信佛,便是信因果。
一、学习《成佛之道》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呢?因为这些内容是佛在这个圆满了义教法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内容不是方便讲的方便法门,而是直截了当教我们突破凡夫境界,也就是转凡成圣必经的门径;就是舍却了一切的方便,只说直截了当的觉悟法门。 那么掌握了这些内容...
可见,般若空性的法门,在禅修之中,一样的围绕着佛家“空性”法门来教导人们,佛陀在证悟之后三叹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每个人都有如佛一样的智慧,我们禅修为何呢?也是学习佛陀的教导,走向成佛之路。只不过成佛之路,并非易事,简单的说,成佛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一、佛法无边道有一贯 (一)佛法无边 1、不得入门无所适从 佛法如大海,广大甚深,无边无畔,这是修学佛法者共有的一种感觉。佛法教系的众多,义理的深密,行门的繁复,实在使人有处处珠玑,不知从何下手之叹!久学佛法的人,对此尚不免有所困惑,初学佛的人, 莫测佛法的高深,不得其门而入,无所适...
成佛之道:念起不随(..成佛之道:念起不随(全文摘自弘善佛教网站) 修行人都想清静无念,但大脑却会自动不停地生出念头,甚至还会生出一些离奇古怪、不可思议的念头。当念头起来时,既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压制它,更不要怕它,而是不理
真正的菩提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无我”,一方面是“悲心”。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菩提心,否则都不是。菩提道(成佛之道)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菩提心为因”。 我们常讲,佛是两足尊。什么叫两足尊?有人说,两足不就是两只脚吗?谁都是两只脚。但这两只脚不是长的两只脚,而是福德、智慧这“两足”。
勿信佛,乃“佛教”之佛。勿分南、藏、回鹘,勿分汉传八宗,凡宗源达摩者无不位列。佛之本质者,人也。人可晦本,亦可畅言,凡人畅言谓之言,圣人畅言谓之道。勿信佛,实乃勿信人成佛,勿信佛渡人。凡人不自渡者,佛自不渡;凡人自渡者,佛自渡。故勿信佛,唯信佛之道,实乃信圣人之道也。有人认为穿戴了...
《成佛之道》分享学习:小乘b. 缘觉乘。缘觉乘pratyekabuddha-yana 又称为辟之佛乘。缘觉与“闻他人之教而开悟”的声闻不同,他并不依据别人的教法,而是由于自己观察缘起的道理才开悟的。并且与救济他人的佛陀不同,而只是以自己的开悟为目的,隐居山林,脱离世俗,是一个并不救济世人的独善者。《成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