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3岁的余秉楠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经过文化部严格考核,获得前往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深造的机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选派的留学生。 振兴祖国平面设计的重任, 扛在了他的肩头! ▲留学德国时的余秉楠 刚入学,余秉楠就吃了一剂“猛料” 。前三个月,在导师阿尔贝特·卡伯尔教授的安排下,他只做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9月25日发布讣告: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余秉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余秉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网 图公开资料显示,1956年,23岁的余秉楠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并通过文化部考试被派往前民主德国的莱比锡...
余秉楠(1933.8—)江苏无锡人。擅长书籍装帧设计。1956年鲁迅美术学院毕业,1962年毕业于民主德国莱比锡版画与书籍艺术高等学校。回国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主任、教授。装帧设计有《我们与艺术》(在民主德国获“最美的书”奖)、《小丑汉斯》等。著有《装潢设计》。
1963年,余秉楠为《辞海》专门设计了一款拉丁文字体,名为“辞海细体”,该字体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1987年,为了甩掉以往宋体的“角”,摆脱机械感,余秉楠通过马克笔的反复书写试验,最终创作完成了一款名为“圆宋”的印刷字体。(文/畹町)
平面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余秉楠因冠心病引发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于2020年9月24日下午4点45分逝世,享年87岁。
视觉同盟2012年10月29日 余秉楠教授简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 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Icograda)前任副主席 曾获得 德国莱比锡市政府颁发的“谷腾堡”终生成就奖、 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Icograda)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1993AGI纽约蒙陶克大会 ...
《中国汉字设计史》陈 楠 著 汉字设计理论的传承与突破 ■余秉楠 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汉字设计则是重中之重。汉字是记录传播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商业广告、品牌标志等的设计上,各大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都开设了汉字字体设计课程。无论是为了实现研究字体形式...
余秉楠名词解释1余秉楠名词解释:余秉楠(1933年-2020年9月24日),生于上海,擅工艺美术。国际平面设计协会委员会(Icograda)副主席,国际商标中心(ITC)荣誉特使。2020年9月2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余秉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余秉楠 ,1933年生。上海人。擅工艺美术。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和书籍设计。现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书籍艺术系主任。生于上海,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客座教授,CCII荣誉会长。国际商标标识双年奖国际评委,...
1963年,余秉楠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为《辞海》专门设计了一款拉丁文字体。该字体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该字体由方正电子进行数字化,以“方正秉楠辞书体”的新面貌正式面世。陈:如果说您认为拉丁字的学习与创作应该先手写出来再整理成印刷字体,那么汉字设计是否也同此理,应先写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