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闻一多、杨廷宝、徐志摩、熊佛西、赵太侔、梁实秋、余上沅、张嘉铸、潘光旦、郭沫若、赵元任、鲁迅、林徽音、冰心、梁思成等先后寄来52篇,仅余上沅个人就有三篇:《旧剧之欣赏》、《欲曙天》(剧本)、《辛基底艺术(Synge)》。 1925年1月28日,余上沅致函胡适,介绍他们在美国“于戏剧艺术具有特别兴趣而又...
解放后,余上沅先后在沪江大学、复旦大学担任教授,执教中国现代文学史。1959年,余上沅调任上海戏剧学院任教。 余上沅 余上沅先生的人品,他的学养,他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一直受到后人的尊重。尽管在人生的后期,余上沅没有完全发挥他的余力,但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贡献将会越来越...
汉语词典> 余上沅 中国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湖北沙市(今荆州)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翌年赴美国专攻戏剧。1925年回国,倡导“国剧运动”,并与赵太侔创办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1926年后在南京东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回北平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秘书、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和北京大学教...
曹禺是湖北潜江人,1936年8月,应余上沅校长的邀请到国立剧专任教,教授《编剧技巧》《名剧选读》等课程。曹禺在迁居江安以前就是有名的剧作家,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曾经轰动一时。来到江安后,强烈的民族意识、国难当头的“去国怀乡”之情,使他创作灵感勃发,接连创作《正在想》《蜕变》《北京...
中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生于1897年10月4日。余上沅 - 简介 中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生于1897年10月4日。1970年4月30日在上海逝世。余上沅1912年入汉口文华学校,毕业后升入大学部文科学习。后经胡适、陈独秀介绍,转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攻读西洋文学。这时参加爱美戏剧活动,并在《晨报》...
二〇二三年四月三十日晨,我应“荆州老街古村之友”祝长华先生之邀,拜访了位于今沙市胜利街242号的我国伟大的戏剧大师余上沅先生故居。大厅里已经来了不少人,有作家贾建国,深圳商报记者周良成,南郡博物馆馆长陈坤,资深媒体人邹大政,以及为保护老街、古建筑而奔走不息的社会贤达柏银梁、黎明等二十余人。济济一堂,欢...
被余上沅译为“写意”、我译为“呈现”的,是同一个英文词“presentational”。在麦克布莱恩那里,“写意派”表演或者“呈现性”表演,其实是表现主义表演的代名词。表现主义表演或者“写意派”表演与现代主义艺术关系密切,将它放在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背景下来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基本内容。
词条:『余上沅』 拼音:yú shàng yuán 注音:ㄩˊㄕㄤˋㄕㄤˇㄩㄢˊ 解释:余上沅(1897-1970) : 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后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
写实派偏重内容,偏重理性;写意派偏重外形,偏重情感。只要写意派的戏剧在内容上,能够用诗歌从想象方面达到我们理性的深邃处,而这个作品在外形上又是纯粹的艺术,我们应该承认这个戏剧是最高的戏剧,有最高的价值。 作者| 余上沅(1897-1970) 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