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潜山之行,我又陆续拜读了刊登在2023年7月19日《中华读书报》的《京剧“三余”籍贯为罗田》(作者刘选国)、2023年10期《中国京剧》的《余紫云生平、演剧及相关问题谫论》(作者谢雍君)、《京剧三余及后人的家乡情节——也说余三胜的籍贯》(作者郭小双)等三篇文章,均力主余三胜籍贯为湖北罗田。关于余...
罗田县文化局原局长郭小双在《京剧三余及后人的家乡情结——也说余三胜籍贯》一文中,记载了他与余叔岩外甥刘真及罗田文化部门与余氏后代的交往:“罗田县文化馆退休老馆长毛志英在上世纪80年代参加文化志编修,曾到北京查阅京剧三余的史料,他1986年7月到北京拜访过余叔岩夫人姚氏(继室,笔者注)。姚夫人虽年事已高,...
进京三杰,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京剧起源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
余三胜 刘荻 余三胜,本名开龙,字起云。嘉庆七年(1802)生,同治五年(1866)卒。湖北罗田人。生前居于石头胡同。原系汉调老生,清道光初期来京。担任“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他将徽戏、汉调的声腔曲调,融于一炉而出新,在创造京剧唱腔上作出重要贡献。余三胜还将汉剧语言特色与北京语言特点相结合,...
余三胜,安徽省潜山县人,早期著名京剧演员,生于1800年之前,卒于1870年之前,卒年七十余。穆辰公1917年在《伶史》中写道:“三胜皖人,其先以作小负贩来京师,因家焉,生三胜,性极颖慧,及长,丰姿俊美,翩翩如浊世之佳公子,喜歌,发声如黄钟大吕,顾家贫无力,就外傅,业贾复无资,以梨园为能治生,...
余三胜(1802—1866)本名开龙,字启云,湖北罗田县人,出身湖北汉戏班,原为汉戏著名末角演员,进京后搭徽班演唱,以嗓音醇厚、声调优美而蜚声北京舞台。道光中期后,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有“老生三杰”、“三鼎甲”之称。余三胜在京剧唱腔的创制上,正在于丰富了京剧演唱的声音色彩和加强了京剧唱腔的旋律。在...
余三胜是和程长庚同一时期为京剧奠基的创始人。他在程长庚接任“三庆班”主之前,就是“春台班”的首席老生演员了。因他的原籍是湖北罗田,又是从武汉来的一个唱“楚调”的演员,所以当时观众誉之为“汉派”。到晚年又被称为“余派”。“楚调”基本唱调是西皮调。因他自幼在“汉剧”班学艺,自然对于西皮调...
2023年10月11-13日,由中国京剧杂志社、罗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京剧的守正与创新——余三胜和余(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罗田举行。此次研讨会共有“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与研究”“京剧的守正创新与院团管理研究”...
2023年10月11-13日,由中国京剧杂志社、罗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京剧的守正与创新——余三胜和余(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罗田举行。此次研讨会共有“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与研究”“京剧的守正创新与院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