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继承发展人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和发扬了岭南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把岭南建筑设计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此引领、振兴了“岭南建筑学派”的进—步发展,建立了其在建筑学...
30多年来,何镜堂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项,获得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他曾先后主持设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及纪念馆、大厂民族宫、映秀震中纪念地、(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
随着十五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各个赛事场馆建设改造进度条不断刷新。4月3日,记者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探访已实体完工的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一睹现场实况,了解改造亮点。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右二)走访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施工现场,该改造项目由何镜堂...
广东卫视纪录片式高端访谈节目《邓璐时间》第四季“对话未来”,12月25日晚9:10播出第二期,广东卫视双语主持人邓璐博士,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用建筑作品来“说话”在何镜堂看来,“建筑师是用作品来说话的”。他长期奋斗于建筑创作实践、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曾先后...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首席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何镜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长期奋斗于建筑创作实践、教学和研究第一线,先后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200多项,生动记录着行进中的中国不断走向复兴的坚定自信。日前,他获评第八届广东省道德模范,并被推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五十而立”...
何镜堂:因为对建筑师来说很重要的,是要有哲学的思维方式。因为建筑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建筑师要懂得很多东西,要综合考虑各种各样问题,要考虑不同问题的办法。一般搞科学的人很严格、很理性、很有逻辑,1+1=2、2+2=4,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建筑师不是这样的,而是基于很多经验的总结、很多人生活的总结,...
1983年,因种种原因一度离开建筑专业的何镜堂重新回到了建筑创作领域。“我是学习研究民用建筑设计的,我对这个方向特别感兴趣。”何镜堂说,这是他最初的梦想。凭借这种坚守,何镜堂初心得偿,乐在其中。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空间及环境资源紧缺,何镜堂主持设计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浙江大学等200多个...
何镜堂,男,汉族,1938年4月出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建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中国建筑学科的领军人物和公认的建筑大师。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第一线,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尤擅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设计,主持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西汉南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