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 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为官后迁回长洲(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清康熙四十二(1703...
然而,即使遭遇困境,何焯仍然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结交了至交好友,继续与学界名流交流切磋,为学术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何焯的一生,既是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也是对坎坷人生的勇敢面对。
《义门读书记》是何焯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他读经、史、集部著作后的读书校勘记,也是他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共六卷。在他死后,由子何云龙、从子何堂与门生沈彤编辑而成,又花费数年经过数人的增订,最终完成此书。全书共五十八卷,前二十九卷是对经史的校评,后二十九卷是对诗文的校评。是何焯发正经义、评阅史书、阐...
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晚号茶仙;崇明人,为官后迁居长洲(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何焯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 何焯少时钝拙,14岁后方发奋攻读,学问大进。焯于考据学颇有造诣,年轻时先后拜吴县邵弥、安溪李光地为师,又与太原阎...
何焯,[清](公元一六六一年至一七二二年)字屺瞻,号义门,晚号茶仙,江苏长洲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卒于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年六十二岁。 简介 何焯 [清](公元一六六一年至一七二二年)字屺瞻,号义门,晚号茶仙,江苏长洲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卒于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年六十二岁。
因为后者为官确实清廉,在士人中声望极高,还有一手妙绝天下的书法。对于何焯来说更幸运的是,他正好在康熙六十一年就病逝,而当年底康熙帝就驾崩,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新皇帝和竞争对手胤禩在争位过程中结下深仇,一上位就对后者的党羽进行全面清算,要是何焯不死的话下场必将凄惨无比。
清代何焯为数不多的作品,尤其是经典小楷作品,值得大家保存 何焯(1661年—1722年),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尤其他的小楷作品《桃花园...
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晚号茶仙;崇明人,为官后迁居长洲(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 何焯少时钝拙,14岁后方发奋攻读,学问大进。焯于考据学颇有造诣,年轻时先后拜吴县邵弥、安溪李光地为师,又与太原阎若璩为友,寓居阎家,与阎通宵切磋议论。焯治学严谨,藏书数万卷...
何焯(1661年—1722年),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清康熙四十二(170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进士。曾为皇八子胤禩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