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全部作品: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文明的两端,伦理学是什么,信睿周报·第4辑(第19-24期),信睿周报·第2辑(第7-12期),人类还有未来吗,伦理学是什么,生活与忆念,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套装共6册)
何怀宏则以儒家思想框架为依托,将旧三纲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改造为“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五常德中“仁、义、礼、智、信”不变,五常伦则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5种人伦关系变为天人、族群、群己、人我、亲友5种关系。 “希望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道力量能够兴起,且成为...
何怀宏,哲学博士,1954年12月生于江西樟树市,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今年的冬天很冷,临近岁末的几天更冷。在这年的最后一天,突然传来噩耗:史铁生走了。这离他满六十岁只还...
何怀宏|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8期 具体内容以正刊为准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 研究人性的重要性正如《人性论》的作者休谟所说:“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
4月22日下午,高研院邀访讲座第24讲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报告厅举行。郑州大学哲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作报告,题为《人是什么:康德的第四问》。讲座由赵鼎新教授主持。 2024年4月22日是德国哲学家康德诞辰的三百周年纪念日。康德的哲学思想...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在其著作中讨论人生目标的时候,提到了财富、权力、名声、卓越与幸福等价值目标。谈到财富,他比较推崇“中等财富是最好的”“我们不必太紧盯着物质”;在总结人生目标时,他也比较推崇“宁静致远”。这些人生哲学与准则,都接近于一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状态。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
何怀宏评《重返昨日世界》:“文学俱乐部”的友情故事 ■ 开栏语 初识何怀宏教授,是约请他为解放书单撰写书评。他语气温和,爽快答应,没有名教授的架子。这次约请何教授开设个人书评专栏,亦如是。他为自己的专栏取名为“一苇杭之”,源自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何教授说:“虽然知识的江河...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命与自由》、《公平的正义》、《生生大德》、《新纲常》等。另有哲学随笔、文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灵瞬间》、《比天空...
何怀宏:人文教育是为了培育自由、独立、勇敢的人 文 |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西方语言中习用的“人文”一词来自拉丁语“humanitas”,这个词既有“文化”、“教化”、“教养”、“文雅”的意思,又有“人性”“人格”、“人情”、“仁爱”的意思。 但自两千多年前西塞罗在《论演说家》中用这个词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