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存 教授 博导 收藏 完善纠错 武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76 年 12 月 - 1979 年 12 月,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专业为农学。 1979 年 12 月 - 1982 年 10 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1986 年 04 月 - 1989 年 03 ...
何光存目前担任东莞市鑫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东莞市鑫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执行董事,经理;二、何光存投资情况:何光存目前是东莞市鑫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100%;目前何光存投资东莞市鑫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最终收益股份为100%;三、何光存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何光存与...
2018 - 杜波,陈荣智,何光存 - 《生命科学》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a gene conferring strong antibiosis to brown planthopper and developing resistant near-isogenic lines in 9311 background 2018 - Wang Huiying,Shi Shaojie,Guo Qin,... - 《Molecular Breeding》 - 被...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遗传学 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 实验室位置:生命科学大楼3116房间 联系电话:(O) (Lab) 传真: Email: gche@wh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和兴趣: 植物与昆虫的分子互作 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何光存:我们找到了抗褐飞虱基因,并且知道了抗虫机理,下一步就是由育种专家通过杂交的手段,让更多水稻品种拥有这种“打疫苗”的效果。水稻育种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此外还需要一个推广的过程,我认为经过十年努力,应该能摘掉褐飞虱“水稻首要害虫”的帽子。坚持不懈,学农不仅是田间试验 极目新闻:近30年的研究总算看到...
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光存获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光存获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稻飞虱是世界水稻生产中危害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害虫。何光存长期从事水稻抗褐飞虱的研究,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国际首次成功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
何光存课题组筛选获得了褐飞虱唾液蛋白BISP(BPH14-Interacting Salivary Protein),第一次揭开了害虫取食与植物反取食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BISP在褐飞虱唾液腺中高表达,褐飞虱取食时随唾液分泌进入水稻细胞。在感褐飞虱水稻中,BISP靶向水稻细胞质激酶OsRLCK185,干扰其激酶活性,抑制水稻的基础防御反应,使植株更...
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武大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记者随着何光存的指引,弯下腰仔细观察,果然发现那些看似细小纤弱、人畜无害的小飞虫盘踞在稻秆基部啃食。何光存告诉记者:“这种害虫喜欢蛰居在水稻基部吸食汁液,因此,在稻田喷洒农药防治效果往往不好。”褐飞虱其实并非我国本地害虫,...
武汉大学何光存团队发现寄主植物对食草动物的抗性的潜在机理 植物利用受体样激酶和核苷酸结合的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受体赋予寄主植物对食草动物的抗性(HPR)。昆虫与其宿主之间基因对基因的相互作用已经提出了50多年。然而,HPR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