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霖(青年)工作照何作霖出身书香门第,1918年在保定育德中学毕业时,校长王国光对学生们说,一个国家要富国强兵,唯有开发地下资源才是根本办法。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何作霖投考了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系。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校内爱国氛围...
从丁道衡发现铁矿,到何作霖发现稀土矿,再到合作研究队发现铌钽矿,中国人对白云鄂博矿床的认识建立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鉴于丁道衡、何作霖为包头钢铁基地建设和大西北开发做出的伟大功绩,1984年,两人一起被载入包钢的发展史册。 何作霖先生为我国的稀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单凭这一点,他就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伟大科学...
何作霖,这位杰出的学者于1900年5月5日出生在河北省蠡县的小汪村。他的求学之路始于1918年至1920年,在天津北洋大学开始了他的学术之旅。接着,他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深造,但因健康原因——肺病,于1920年至1926年被迫休学两年。1926年至1928年间,他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担任河北大学的教授。随后,他...
人物简介:何作霖(1900.5.5-1967.11.17)字雨民,河北省蠡县人,矿物学家。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3年发现白云鄂博大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并论证它是一个巨大的稀土矿床,他的这一贡献被记入包钢的史册中, 1939年10月获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何作霖专长光性...
何作霖院士在1935年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光性矿物学》,并被审定为大学教科书,在中国科学家中,何作霖是第一个对X射线照相技术有发明创造的人,他还改进过德江-鲍门式单晶相机,并设计了解释相片的规尺。对中国矿产开发以及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何作霖院士1967年因病去世,因为首先大胆地预测中国...
何作霖(1900-1982),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教育家,五四运动重要参与者。何作霖出生于广东省东莞万江大汾塘面坊,父亲何江安在莞城开存心堂中药铺。何作霖自幼聪频,喜读诗书,上进心强,东莞师范学堂毕业后,领取东莞明伦堂和大汾何萃涣堂助学金,投考北京大学哲学系预科继续深造。
何作霖 人物简介: 一、何作霖担任职务:何作霖目前担任南充雨林书画院法定代表人;二、何作霖投资情况:目前何作霖投资南充雨林书画院最终收益股份为0%;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更新时间:2025-03-31...
何作霖 何作霖(1900.5.5~1967.11.16),河北省蠡县人,1918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20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6年毕业后在河北大学地质系任教。矿物学家。河北蠡县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对光性矿物学、岩石组构学、X射线结晶学、稀有元素矿物学、工艺岩石学等均有造诣,是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最先应用...
何作霖(1900-1967),字雨民,是我国著名的岩石矿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生于河北省蠡县,14岁考入育德中学,后考入北洋大学采矿系,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在北大期间,他受到李四光和王烈两位教授的影响,开始对地质学产生浓厚兴趣。1926年,何作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石矿物组,并在河北大学任教。